首页/ 专题专栏 /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 / 正文
”五个扎实“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三秦儿女向共和国报告

改天换地谱华章 奋楫扬帆启新程

——七十载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的奋进之路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9-09-12 08:48 作者:中共咸阳市委 咸阳市人民政府

古渡廊桥。


咸阳统一广场。

本文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咸阳是山水俱阳的宝地,辖2市2区9县,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0万,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中国十大智慧城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和祖国同奋进、与时代共成长,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光辉历程,使咸阳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五个扎实”要求、落实“五新”战略任务、打造全省“三个经济”先行区,立足爬坡过坎、矢志追赶超越,谱写了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的壮美华章。

70载发展崛起之路,咸阳实现了综合实力的历史性跨越。发展是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根本要求。新中国成立之后,咸阳顺利完成了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等各个阶段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之后,咸阳从农业大市快步转向工业强市,铸就了“电子城”、“纺织城”和“医药保健城”等盛誉;党的十八大以来,咸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力促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全市生产总值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07亿元,一跃增长到2018年的2376.45亿元,增长了2200多倍,人均GDP达到54368元,增长了820多倍,公共财政收入89.09亿元,增长了3900多倍。积极谋划和加快建设咸阳高新区、大西安文体功能区、新兴纺织工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突出创新驱动、项目带动、三产联动,产业结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9:7.5:5.6调整到2018年的12:56.9:31.1。其中:工业实现了从仅有纺纱、轧花等小作坊向门类齐全、结构升级的跨越,形成了以电子、医药、食品、纺织、建材、能化、装备制造等七大优势产业为支撑,电子显示、高端能化、汽车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主导,CEC8.6代液晶面板及基板玻璃生产线、冠捷电视、新能源汽车、正泰智能电气、法士特智能制造、浩泽净水、天基互联星座、孙思邈药业、伊利高端乳品生产等重点项目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3000亿元。农业实现了从生产基础薄弱、分散耕作、靠天吃饭向集约化现代化的跨越,北部优质苹果、中部时令水果、南部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业板块蓬勃发展,奶山羊存栏量约占全省1/3、全国1/5,国际奶山羊产业发展大会在咸阳召开,“咸阳马栏红”苹果品牌价值62.35亿元,位居2018中国果品区域共用品牌价值榜第4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苹果大市。服务业实现了从相对缓慢、类型单一向标准化特色化、呈现勃勃生机的跨越。电子商务以“买西北”撬起“卖全国”大市场。以袁家村、马嵬驿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每年吸引游客5000多万人次,4个县获得“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

70载深刻变革之路,咸阳实现了开放通达的历史性突破。2000多年前,商鞅徙木立信,推行变法,秦人招贤纳士、广聚英才,从那时起改革的基因、开放的特质就融入咸阳人的血脉之中。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咸阳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引领大发展,致力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一方面,改革步子越迈越稳。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西咸一体化决策部署,立足“区域共用、资源共享、发展共赢”,顺利完成了15个街镇托管移交和渭河南城12.6平方公里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承接工作,积极拥抱、全面融入、齐心共建大西安。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改革工作第三方评估,儿童福利制度、家事审判制度改革试点经验被中央推广,时间银行、首席数据官、院士工作站和贫困群众用药保障、市政设施限时维修等“微改革”“微创新”得到人民群众普遍叫好。行政审批制度和“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一枚印章管审批”等模式全面推开,“零投诉”营商环境品牌加速形成,2018年非公经济增加值1271.65亿元,占GDP的53.5%。一方面,开放路子越走越宽。先后同10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交流与经贸往来关系,与日本成田、法国勒芒等16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朋友圈遍及世界四大洲,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立足打造全省“三个经济”先行区,从供应链入手发展临空经济,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咸阳马栏红”苹果、咸阳茯茶、中医药等走出国门,冠捷电视机远销海外,欢恩宝乳业成为国内首家海外建厂的羊奶粉企业,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3.25亿元,增长69.4%。咸阳国际机场开辟航线337条,乘机1小时内可达全国40多个城市,陇海、咸铜、西平等铁路在境内设站点34个,地铁1号线二期即将建成投用、1号线三期工程获批、11号线前期工作进展顺利,13个县市区“县县通高速”,主城区建成85.4公里的绕城高速,咸阳由昔日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腹地,华丽转身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

70载文化自信之路,咸阳书写了锻造文明的历史性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咸阳是拥有2360多年建都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如果说陕西是中华文明这棵“参天大树”的根脉所在,那么咸阳就是其中的一条“主根”。多年来,我们力促文化资源产品化、文化产业特色化,努力构筑首善之地。咸阳精神深植人心。挖掘提炼“崇德包容、尚法创新”咸阳精神和“大秦故都、德善咸阳”城市品牌,其中“崇德”是咸阳人的品质、“包容”是咸阳人的胸怀、“尚法”是咸阳人的遵循、“创新”是咸阳人的路径,铸就了全体咸阳人共同的价值遵循和精神家园。文明城市实现夙愿。在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称号后,从2015年始,举全市之力强力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仅用3年时间于2017年就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同时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文化力作层出不穷。制作推出《大秦帝国》《大秦直道》《大汉苏武》《那年花开月正圆》等精品力作,电视剧《黄土高天》《岁岁年年柿柿红》登陆央视黄金时段,电影《信·守》登陆全国院线,揽获3项荣誉。特别是2018年8月,以“激情省运、逐梦咸阳”为主题圆满承办省十六运,向全省人民奉献了一届“精彩、绿色、惠民、智慧、节俭”的省运会,有力提升了咸阳文化影响力。

70载践行初心之路,咸阳推动了民生福祉的历史性攀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0年来,咸阳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总体温饱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巨大变化,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364元和10893元,是1978年的77倍和193倍。获得感更加充实。坚决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大力推广村集体经济“三变”改革和“企业+村镇工厂”、“党支部+脱贫能人+贫困户”等模式,注重“志智双扶”,构建大扶贫格局,“六四四”工作法被国务院扶贫办肯定推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作为全国地级市中唯一被评为“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案例”,北部4个国定贫困县整体摘帽,全市贫困人口由2016年建档立卡的8.83万户29.62万人减少到2018年年底的2.02万户4.75万人,贫困村由775个减少到72个,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9.67%下降到1.55%。近年来,每年投资100亿元左右办好30件惠民便民实事,在全国率先推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稳定在80%以上。幸福感更可持续。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90.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1.27%,奥体中心、古渡廊桥、市民文化中心对外开放,柏油路水泥路通到了群众家门口,更多群众住进了温暖的新家、喝上了干净的水、看上了闭路电视。在全省率先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先看病后付费”,智慧医疗走在全国前列。安全感更有保障。部署开展“六反十打”专项行动,以雷霆之势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7个、恶势力犯罪集团33个、恶势力犯罪团伙30个,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市级扫黑、县级除恶零突破。积极借鉴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咸阳、平安咸阳,全市政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70载绿色转型之路,咸阳迈出了生态优先的历史性步伐。咸阳是西部地区生态脆弱区。7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持续加大节能减排、创绿工程、生态修复力度,一届接一届传承好“绿色接力棒”,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出台了《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条例》和《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协同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互促进。守卫蓝天。突出“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措并举,成功争取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取得阶段性成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步增加,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持续改善。守护碧水。河长制、湖长制全面落实,渭河、泾河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境内河流11个省考断面均达到或优于考核目标。特别是以“虽为人作,宛似天成”理念建成整体逾万亩的咸阳湖二期工程碧波荡漾,全长2.36公里的亲水步道、16.82公里的渭河生态长廊和大大小小的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亭口水库大坝和红岩河、柏岭寺水库基本建成,羊毛湾引水、张家山群泉等重大水源工程建成投用,东庄水利枢纽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守住净土。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牢牢守住了土地红线。守望青山。自觉从“南山”想到“北山”,确定“三断三清一修复”思路举措,累计投入3.99亿元治理恢复采石矿山14.26平方公里,旱腰带日渐成为大西安的坚固生态屏障。

70载自我革命之路,咸阳开创了党的建设的历史性局面。统揽“四个伟大”,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政治保障。我们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精心实施政治思想、干部素养、基层组织、纪律作风、廉洁形象五大提升工程,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强政治建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走深走实,马栏精神和安吴青训班、“三原改编”等红色资源的政治思想教育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党性体检室+谈话室”新的组合功能正在释放,党员干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求真务实作风创造性地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优化干部队伍。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全面落实,在全省率先出台运用“三项机制”选拔任用干部《实施细则》,立起了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的鲜明导向。筑牢基层堡垒。农村、城市、机关、学校、国企和“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全面有序推进,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政治功能不断加强,咸阳市被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基层党组织发展到8702个,党员队伍壮大到21.07万人。强化正风肃纪。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效突出,“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广大干部的行动标识,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同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大、政协职能得到有效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群团组织工作全面创新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成绩突出,汇聚了团结兴咸的磅礴之力。

70载筚路蓝缕,70载春华秋实。70年来,咸阳改革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动缩影。抚今追昔,我们深刻体会到,办好咸阳的事情,加强党的领导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贯彻新发展理念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以人民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移,坚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迈上新时代长征路,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追赶超越不懈怠、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迈出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更加坚实的步伐,为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更大咸阳力量。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