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 / 正文
”五个扎实“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

扎实加强文化建设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9-09-02 08:32 作者:陕报记者 柏桦

西安交响乐团在大雁塔北广场举办户外公演。陕西大剧院提供

  “中华仿古迎宾第一式”西安城墙南门入城仪式。 

陕报资料照片 袁景智摄

歌曲《一路走来》演出现场。资料照片

  外国朋友在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现场体验数字阅读。

陕报资料照片 赵晨摄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

陕报资料照片 刘强摄

电视剧《黄土高天》剧照。资料照片

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海报。陕旅集团提供

话剧《柳青》剧照。资料照片

  “文学陕军”为陕西斩获国家级重要文学奖项44个,其中四次获得茅盾文学奖。2016年至今,我省电视剧生产产量位居全国六强、西部第一;我省电影生产产量位居全国前五、西部第一。电影《周恩来回延安》、电视剧《黄土高天》、话剧《平凡的世界》、歌曲《一路走来》等作品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柳青》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2018年,陕西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43.8亿元,是2014年的1.8倍;全省新增文化及相关产业市场主体3.4万户,总数达9.4万户;新增规上文化企业319家,总数达1299家;实现旅游收入5994亿元;游客接待量达6.3亿人次,相当于全世界每11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曾来陕西旅游。2019年上半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约3.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736.31亿元。

  目前,我省约每1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共有文化馆119家、图书馆111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475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4个、示范项目8个,全国文化先进县24个。

  文化,是一方土地的风貌,也是一个时代的内涵。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众多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这里写就了众多蕴含着中华民族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的壮美诗篇,这里的现代文化艺术精品推陈出新、持续繁荣……拥有厚重历史文化、丰富红色资源的陕西,对于文化自信有着更深沉的理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提出的“扎实加强文化建设”要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业全面繁荣兴盛,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大幅提升。陕西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向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答卷。

  推动文艺创作生产

  由“高原”向“高峰”迈进

  今年8月,我省作家陈彦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角》喜获茅盾文学奖。这是继路遥《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陈忠实《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贾平凹《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之后,我省文学作品第四次获得茅盾文学奖。陕西这片文化厚土孕育出众多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以杜鹏程、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等为代表的“文学陕军”,共为我省斩获国家级重要文学奖项44个。以吴天明、张艺谋、顾长卫等为代表的大师级陕西导演,为西部影视开山立派,书写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动文艺创作生产由“高原”向“高峰”迈进。据统计,2016年至今,我省电视剧生产产量位居全国六强、西部第一,我省电影生产产量位居全国前五、西部第一。电影《周恩来回延安》、电视剧《黄土高天》、话剧《平凡的世界》、歌曲《一路走来》等作品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柳青》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长安画派”“陕西戏剧”等陕西特色文化品牌历久弥新,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陕西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自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评选以来,我省共有24个考古发掘项目获得此奖,总数居全国前列;2013年石峁遗址荣获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目前全国仅有两处考古遗址获此殊荣;“秦俑考古项目”荣获2010年度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社会科学奖,这是中国首次获得该奖项……据统计,我省有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31处、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522家,收藏文物300万套770多万件,总数居全国第二。众多令人瞩目的文物古迹遗存无不彰显着深植在陕西这片土地中深沉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加快建设

  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我省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金融、科技融合发展,主动挖掘自然生态资源、文艺和文化IP、工业遗址等资源优势,加快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和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目前,黄帝文化园区、丝绸之路风情城等32个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省共有2家上市文化企业、14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连续8年荣膺“全国文化企业30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017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911.1亿元,增速13.5%,占GDP比重为4.16%。2018年,陕西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43.8亿元,是2014年的1.8倍。2018年全省新增文化及相关产业市场主体3.4万户,总数达9.4万户;新增规上文化企业319家,总数达1299家。2018年,我省实现旅游收入5994亿元;游客接待量达6.3亿人次,相当于全世界每11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曾来陕西旅游;境外游客接待量达到437万人次,是1978年境外游客接待量的378倍。2019年上半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约3.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736.31亿元,陕西正在成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让更多群众

  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事业的繁荣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让更多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目前,我省拥有备案博物馆303座,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9座,约每1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共有文化馆119家、图书馆111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475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4个、示范项目8个,全国文化先进县24个。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省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抓手,持续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形成自觉向善的价值观,激励人们焕发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陕西,饱含着文化的底蕴,脚踏着时代的旋律,激发出奋斗的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陕西将继续牢记“扎实加强文化建设”的嘱托,肩负时代重任,整装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