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 / 正文
”五个扎实“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

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9-08-30 09:03 作者:陕报记者 汪曼莉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陕报记者 刘强摄

繁忙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打造多点支撑的陕西经济升级版

  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2018年达到24438.32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1952年的1.9%提升至2.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192.36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367户,百亿元以上企业有29户,延长石油和陕煤化跻身世界500强。能源化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三次产业协同驱动,过渡到“二、三、一”模式。2019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到47.2%。

  形成具有陕西特色和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

  推进军民、部省、央地融合发展,中国科学院西安科学园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成投运,军民融合企业超过1000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技术合同交易额位居全国前列。各类科技资源加速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单晶硅产品产量达到全球第一,大型运输机、闪存芯片、高端液晶面板等成为陕西制造新名片。深化市场化改革,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73.87万户,增幅居全国前列。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进展顺利。“三变”改革千村试点实施,614.45万农户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26.9%。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大力发展“三个”经济

  杨凌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快建设,陕西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功能覆盖率达100%。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十大机场第七位、国际旅客增速和航空货邮增速位列第一,中欧班列“长安号”重载率、货运量、实载开行量全国领先。三星存储芯片、海航现代物流、京东全球物流总部等一批千亿级龙头项目落地投运。2018年,全省进出口总值达到3512.82亿元,比1985年增长760倍。

  每个重要时间节点背后,都蕴藏着一段大历史。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节点回头望,三秦大地的发展变化天翻地覆: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兴盛,从内陆腹地到改革开放高地,从温饱不足到决胜全面小康,从黄土飞扬到满目葱茏……

  这是一条长长的路,陕西从百废待兴起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奋勇拼搏,战胜种种风险挑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和对陕西重要指示批示,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三秦大地万象更新、欣欣向荣。新时代的陕西,追赶超越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有力有为。

  总量大幅提升 产业协同推进

  在陕北榆林清水工业园,一个在建的全球最大煤化工项目正从图纸走向现实。这个叫作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的示范项目,计划布局一个特大型煤炭综合利用产业园,吸引高端材料产业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聚集,打造完整的资源链条,把陕北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区域优势特色产业。

  从去产能到调结构和转动能,陕西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正在向高端化、高值化迈进。煤制烯烃、煤制油产能分别达到300万吨和400万吨以上,“十三五”规划的7个高端能化项目总投资达2000多亿元。

  产业优化升级的背后,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五个扎实”要求,走出一条产业转型升级、协同推进之路,打造出多点支撑的陕西经济升级版。

  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2018年达到24438.32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1952年的1.9%提升至2.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192.36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367户,百亿元以上企业有29户,延长石油和陕煤化跻身世界500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化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一批技术先进的煤制烯烃、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以及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项目投产。三次产业协同驱动,过渡到“二、三、一”模式。2019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到47.2%。

  从有速度的增长转向有质量的增长,陕西越来越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更加关注发展的平衡、协调和可持续。

  创新引领发展 改革激发活力

  4月,陕西兴平,由延长石油集团开发的世界首套双流化床超大型(5000 t/d)粉煤气化(KSY)技术工业试验装置(100t/d),通过了现场考核。这标志着我国超大型煤气化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陕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将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形成了具有陕西特色和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

  ——推进军民、部省、央地融合发展,中国科学院西安科学园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成投运,军民融合企业超过1000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技术合同交易额位居全国前列。

  ——各类科技资源加速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单晶硅产品产量达到全球第一,大型运输机、闪存芯片、高端液晶面板等成为陕西制造新名片。

  ——加快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推进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陕北转型持续发展、陕南绿色循环发展,三大区域各有特色、互为支撑的格局逐步形成。

  改革与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陕西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化市场化改革,延长石油、陕煤化进入世界500强;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73.87万户,增幅居全国前列。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进展顺利。“三变”改革千村试点实施,614.45万农户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26.9%。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是摆脱增长乏力、收获不竭动力的关键,陕西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挖掘增长动力,发展更有活力。

  发力“三个经济” 敞开开放之门

  6月25日,首列“蚌西欧”国际货运班列从安徽省蚌埠市出发,整列51车集装箱货物抵达西安后,再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分别发往欧洲和中亚。

  往返于中国与中亚、欧洲之间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正在缩短国内许多城市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距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从顶层设计转入深耕细作,陕西认真落实“五个扎实”要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

  ——杨凌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快建设,陕西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功能覆盖率达100%。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十大机场第七位、国际旅客增速和航空货邮增速位列第一,中欧班列“长安号”重载率、货运量、实载开行量全国领先。

  ——三星存储芯片、海航现代物流、京东全球物流总部等一批千亿级龙头项目落地投运。

  2018年,全省进出口总值达到3512.82亿元,比1985年增长760倍。因枢纽而发展,因门户而开放,因流动而繁荣,“三个经济”势能尽显,我省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

  风雨兼程,砥砺图强。

  众志成城,春风化雨。

  新时代追赶超越的陕西,正在以全新的探索与实践迈向新征程,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