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 / 正文

延安:山川大地由黄到绿 产业发展“有中生新”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9-08-23 08:15 作者:陕报记者 赵杨博

  革命圣地延安的70年,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70年,也是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的70年。8月22日,记者从我省“奋力追赶超越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发布会上获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延安人民继承发扬延安精神,埋头苦干,奋发图强,使山川大地逐渐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18年,延安市生产总值1558.9亿元,是1949年的4585倍;财政总收入425.9亿元,是1952年的995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5年的519元增加到2018年的3222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53元增加到10786元。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大力发展以油煤为主的特色工业、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和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目前,苹果种植面积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产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九分之一,苹果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60%以上。2018年,延安游客数量及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为6344万人次和411亿元。延安贫困发生率由13.2%降至0.66%,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

  经济增长新动能加速积聚。延安着力推进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增长新动能。“三区九园”工业框架基本形成,14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个农产品加工园区、6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17个现代商贸物流园区加快建设。近年来,延安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两篇文章,富县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等277个重大转型项目建成投产,聚烯烃、苯乙烯等化工产品从无到有;556家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新经济企业落户延安。非公经济逐步发展壮大,规模达到456.8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9.3%。

  革命老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近年来,延安实施了新区开发、老城改造、山体居民搬迁、沟道治理、市政设施配套、城市景观提升六大工程,主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1平方公里,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85%;积极构建“一主两副”“一城三区”大延安,安塞撤县设区、子长撤县设市获批;全市“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南泥湾机场建成通航;建成南沟门水利枢纽、黄河引水南北两大水源工程。

  可持续发展底色日益厚重。延安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077.5万亩,占全省退耕面积的26.7%、全国的2.1%,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三北防护林工程成为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示范样板。近年来,延安实施了延河等主要河流治理和治沟造地工程,年入黄河泥沙由治理前的2.58亿吨下降到0.31亿吨,年降雨量由300多毫米增加到550毫米以上。2018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圣地蓝”成为延安一张亮丽名片。全市1784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清洁村。

  高质量发展活力加快释放。延安持续推进投融资体制、财税管理、国资国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累计完成732项改革任务。延安开展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双试点”,工程建设领域“六个一”集中审批延安模式在全省推广;市场主体达到16.9万户,引进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42家;启动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延安海关开关运行;举办了首届世界苹果大会和连续11次的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与国内外32个城市缔结友好关系。

  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延安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和97.4%;全面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被确定为国家试点城市,子长医改模式全国推广;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784平方米;成功入选“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