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 / 正文

探寻子长的红色记忆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19-08-22 16:58 作者:刘洁玉 高原

这里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烈士的故乡。党中央在这里召开瓦窑堡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近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来到子长,来探寻子长的红色记忆。

讲解员带领记者们先后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瓦窑堡会议旧址、毛主席旧居、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和谢子长将军故居。每到一处,记者们怀着崇敬心情,聆听着讲解员及熟悉子长革命历史的同志生动讲述。

革命的一家

在李家岔镇枣树坪村,由16孔窑洞组成的院落就是谢子长生活16年的地方,谢子长故居里面陈列着多件实物和多幅图片。 山脚下,谢子长将军的雕像矗立在广场中央,栩栩如生。

谢子长为探求革命真理,寻找救国救民道路,他到天津、北京等地,参加进步青年组织的“共进社”。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回家乡重任县民团团总,进行革命活动。

1934年初,谢子长回到陕北领导游击战争,恢复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建立安定、延川革命根据地,随后又新建了陕北游击队第四、五支队。1935年2月,因战伤恶化,谢子长逝世,时年38岁。毛泽东先后两次为谢子长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写了碑文。  

谢子长的侄孙女谢美林在采访时说:“谢子长在北平加入共产党后,回到陕北就从事革命工作,在闹革命的过程中家里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整个革命前前后后家里一共死了9位亲人……”谢子长一家被称为革命的一家、红色的一家,九口英烈,家族38人参加革命,可以说为了革命事业奉献了一切。

瓦窑堡:感悟红色历史的印记

“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革命一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会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中坚力量,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深刻意义,指导了后来的革命运动走向胜利。”说起那段历史,原瓦窑堡革命旧址纪念馆王志厚依旧很激动。

1935年11月下旬,出席过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张浩(林育英)到了陕北,向党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之下,为制定新时期党的战略策略,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上,政治局讨论了关于民族统一战线、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等重大问题,并于12月25日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和《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任务,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