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 / 正文

谢子长:民族英雄 虽死犹生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9-08-19 11:07 作者:陕报记者 齐卉 王婕妤

 

  八月九日,记者观看谢子长革命事迹陈列,了解红色革命历史。 陕报记者 肖晓良摄

  一方热土,育一代英豪。80多年前,在黄土高原上,有一位英勇善战、守护百姓的英豪,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谢青天”,还被毛泽东赞誉为“民族英雄”——他就是谢子长。他的家乡为纪念这位英雄,于1942年由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

  8月9日,“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来到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向“民族英雄”敬献花篮,鞠躬行礼。

  在距离子长县城25公里的李家岔镇枣树坪村,有一处坐落在半山腰上的窑洞院落,那便是谢子长的故居。“这座院落至今有120多年的历史,由16孔窑洞组成,包括上院、店院、下院和侧院四个部分。”讲解员告诉记者,“这里曾居住着谢子长家族的所有人,是谢子长16岁以前生活成长的地方。”这里既有谢子长居住的窑洞、读书的私塾,也有他创办的枣树坪小学,还有客栈、伙房和草房、马圈等。

  谢子长是西北红军和根据地的重要领导者和创建者,他把自己短暂的一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1925年,谢子长在北平(今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由北平回到陕北,从事兵运和农运工作。他曾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苏区的多次“围剿”。1935年2月21日夜,谢子长因伤病与世长辞。毛泽东亲笔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书写了碑文。谢子长为了革命,不仅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还影响了整个家族共26人参加革命,其中17人入党、9人英勇牺牲被追认为烈士。

  英雄勋业昭日月,革命精神代代传。记者在谢子长故居前,偶遇回乡祭奠的谢子长后人。“家中长辈时常教导我们,谢家先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能忘;要像谢子长一样,光明磊落、心怀坦荡,一辈子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谢子长的侄孙女谢京帅说。英雄的革命精神影响着谢家一代代的后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榜样,他们无论在哪里工作,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始终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信念。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