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记者在延川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采访。陕报记者 肖晓良摄
“密云遮星光,万山乱纵横,黄河上渡过民族英雄们,摩拳擦掌杀气高,我们铁的红军……”一曲《红军东征歌》唱出东征红军的英勇与无畏。红军东征,完成了中国革命重心全面转移后的利剑首秀。
8月10日,“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来到延川县红军东征革命纪念馆,看着眼前汹涌的黄河水,思绪不禁被拉回黄河岸边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在一个石碾盘前,延川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冯延东介绍,1936年5月5日,毛泽东率军东征胜利回到陕北后,曾坐在这个石碾盘上说,没有什么是能难倒我们的。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面临重重压力,国民党军队追击‘围剿’仍在继续。”延川县红军东征纪念馆讲解员介绍说,此时,日军的侵略已日渐深入,落脚陕北的中央红军积极担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东征的发展战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向东挺进。于是,在83年前的一个夜晚,万余红军将士集结于陕北黄河西岸,伺机渡河。黄河之上的一声枪响,拉开了红军东征的序幕。
此次东征,毛泽东亲自组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主力部队是红1军团、红15军团和红28军,共两万余人。经过前期的周密部署和充分准备,1936年2月20日,战役正式打响。红1军团、红15军团、红28军分多个地点抢渡黄河,成功突破了晋绥军的防线,赢得战斗的初步进展。随后,党中央领导人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战斗策略,与阎锡山部队展开智与勇的周旋。经过70多天的浴血奋战,红军顺利回师陕北。
到1936年5月5日,红军共击溃晋军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途经50个县,歼敌1.3万余人,俘虏4000多人,缴获各种枪支4000多支、火炮3门、电台1部,扩大红军8000余名,筹款30万元,先后组织了地方游击队30多支,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1936年5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在延川县太相寺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由毛泽东作报告,对东征胜利的意义作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打了胜仗,唤起了民众,筹备了财物,扩大了红军。
“东征在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国民党的‘追剿’计划,同时巩固了根据地的安全,为根据地的发展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冯延东说。借着滚滚黄河水的力量,东征的英勇红军在陕北这片黄土地上走向更大的胜利。
记者手记
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齐卉 王婕妤
刘志丹,为了信仰奋斗不止,直到33岁壮烈牺牲。他的家乡以他的名字重新命名。即使时间过去了80多年,在他战斗过的红色热土上,我们仍然传颂着他的故事,继承他的精神,学习体会信仰的力量。
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出征前,他对妻子同桂荣说:“加入党,就要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1936年4月14日,刘志丹在三交镇战斗中英勇牺牲。
信仰,总是让人充满力量。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巍巍中华,峥嵘岁月。信仰不移、旗帜不倒、精神永存,长征中的战士,都是顶天立地的人。我们要坚持学习老一辈革命先烈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向刘志丹的革命精神再致敬,他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