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 / 正文

袁家沟:《沁园春·雪》诞生地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9-08-05 10:49 作者:陕报记者 杜朋举


  8月2日,记者在清涧县高杰村镇高家坬塬上采访。1936年2月7日,毛泽东在高家坬塬一带

侦察东征地形,当时目之所视,群山环抱、沟壑纵横、千里冰封。随后,毛泽东在袁家沟村

土窑洞中的小书桌上,挥笔写下了气势磅礴的千古名篇——《沁园春·雪》。

陕报记者 肖晓良摄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大家都很熟悉毛泽东同志的这首《沁园春·雪》,但这首最早于1945年11月14日在《新民报·晚刊》发表的词,究竟写于何时何地,恐怕还有人不太清楚。

  2019年8月2日,“记者再走长征路”活动来到清涧县高杰村镇袁家沟村。这里正是《沁园春·雪》的诞生地。

  时间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1935年12月17日瓦窑堡会议召开,提出并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决定以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为总任务。1936年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东征方针,决定东渡黄河,打通东进抗日道路。随后,毛泽东、彭德怀等带领1.3万人组成的红军抗日先锋军来到黄河岸边。2月5日,毛泽东和红军总部的工作人员来到袁家沟村,借住在当地群众白育才家的窑洞里。

  1936年2月7日,毛泽东到黄河岸边视察地形,眼见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心情非常振奋。回到白育才家后,他坐在炕桌旁,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在礼赞祖国壮丽河山的同时,评价历史人物,宣告只有人民才是国家未来的主人。

  1945年赴重庆谈判期间,应民主人士柳亚子“索句”,毛泽东将这首《沁园春·雪》书赠柳亚子。1945年11月14日,这首词发表于《新民报·晚刊》。在重庆,人们争相传诵这首词。

  76岁的袁家沟村原党支部书记白炳池告诉记者,他认为这首词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带领劳苦大众改天换地的宣言书。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他说:“当年偏远的穷山沟,现如今修公路、盖楼房、建广场,家家户户通水通电又通网。老人在家种红枣,年轻人外出务工忙,老百姓的收入持续往上涨。这一切,多亏了毛主席,多亏了共产党!”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