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报记者王帅(右)在宝鸡机车检修厂采访。 赵选团摄
采访中国第一批电力机车女司机,采访“铁路工匠”连继革,“宝成精神”“工匠精神”频繁出现在记者的采访本上。
在宝鸡机车检修厂的院子里,停放着一台韶山1型机车,它是中国铁路第一代国产干线电力机车,由于年代久远,车头油漆部分脱落,现出斑驳的锈痕。
40多年前,许花娥、高琨璞和廖淑琴三人,在这台机车前合影留念,而且拍出的是一张彩色照片,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三人穿着蓝色粗布工作服,单肩挎着黑色人造革工作包。高琨璞手指前方,三人露出极富时代特色的真诚笑容。
她们是中国第一批电力机车女司机。据了解,中国第一代电力机车女司机共有三批,首批21人,第二批9人,第三批5人,合计35人,现在分散于全国各地。
4月10日,在宝鸡机车检修厂,白燕娥、侯爱华、王萍、张巧爱等第一批电力机车女司机又聚在了一起。这些当年只有20岁左右的姑娘们,如今已步入老年,但大家一见面,还如当年那般亲密。
岁月如梭,40多年过去了,新中国第一代女司机芳华已逝,她们为宝成铁路奉献了热血和汗水,也见证了祖国铁路事业从第一代电力机车发展到和谐号高速动车的历程。如今,站在韶山1型机车前,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她们仍然难以忘怀那青春飞扬的岁月,难以忘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宝成精神”。
宝鸡电力机车段(现宝鸡机车检修厂前身)是新中国第一个电力机车段,这里不仅诞生了中国第一批女电力机车司机,也产生了像连继革这样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铁路工匠”。
采访连继革的过程并不很顺利,因为他时常要接听电话,电话那头,是火车司机急切的询问和咨询,连继革耐心解答,并电话指导他们排除故障。火车行驶中如果出现设备故障,规定时间内无法排除,就会被定为“事故”,所以务必要争分夺秒。连继革的手机24小时开机,铃声一响,他的精神就高度集中,根据司机的描述,一幅电力机车组装图纸已跃然眼前。
精细、专注、创新,这些“工匠精神”之内涵,在连继革身上有明显体现。采访到专业以外的事情,他并不擅长言辞,一涉及电力机车的问题,一连串专业术语就脱口而出;他熟知每种型号机车的配件布局、线路分布、电压电阻等等;他说自己从小就爱鼓捣机械,“把爱好当成了事业,也是很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