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 正文

宝鸡渭滨区:“党建+”赋能乡村振兴“加速跑”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4-03-20 16:50 作者:张宝平 郭苗苗

近年来,渭滨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总结运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成果,以“党建+”赋能乡村振兴,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全面加速,凝聚起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

推进组织振兴抓引领

一是实施“铸魂”工程。依托区委党校、“渭滨党建智慧平台”“镇村干部走出去”等载体,广泛开展党务知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主题培训。二是实施“堡垒”工程。聚焦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按照“双强争优”要求,深入开展“四美”红旗村创建、支部分类定级、排查整顿,创建6个全市“四美”红旗村、7个省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村党支部,完成了44个村党支部市级标准化规范化达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三是实施“头雁”工程。聚焦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结合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优配强“两委”班子,精选14名村级后备力量参加“千名领跑人”学历提升行动;向乡村振兴重点村、软弱涣散村等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20支58名,培养了一批乡村振兴骨干。

推进产业振兴固基础

一是做实乡村规划引领发展。深入镇村全面调研,探索建立“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联动机制,目前完成9个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二是做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制定《做实做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实施意见》《渭滨区开展“消薄培强”行动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推动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有效整合村集体、村民入股等资金,村集体经济收入十万元以下村实现“清零”。建立全区乡村建设行动项目库,实施乡村建设项目45个,涉及投资金额4.3亿元。三是做优特色产业提质发展。坚持以“一轴四点”秦岭北麓乡村振兴产业带和“两路”建设为抓手,推动“渭滨五宝”延链增效。推广“代建代管代销”模式,金耳、林麝、龙山玉珠葡萄产销两旺,卒落、胡家山等网红村火爆“出圈”,高家镇荣获全市乡村建设示范镇、上川村荣获全市乡村建设示范村。

推进人才振兴强支撑

一是用好“本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四定培养”行动,储备村级后备力量人才107名,建立“一人一档”成长档案;健全“五类人员”选拔任用机制,近年来,有10名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二是招引“外来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组建乡村振兴干部合力团,汇集专家人才、选调生、老干部共392人深入乡村振兴重点村调研,献言建策,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一线选派交流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乡村规划、法律等方面人才172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三是培养“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村企四联共建”促振兴工作机制,搭建乡村和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互动桥梁,加强农业经理人、技能大师、创新人才等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近年来,下派农业科技特派员和专家人才63人,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力度,集中培训农民5880人次、高素质农民455人次,培育村级股份合作社理事长50名、农业经理人12名、种养大户46名。

推进文化振兴增活力

一是建立乡村振兴文化活动长效机制。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10+4”为抓手,大力培育渭滨新农民、渭滨新家庭、渭滨新乡村;广泛开展乡村大舞台、文化“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二是抓好“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全年共评选出250户“十星级文明户”,有力推动农村风气改善。通过典型带动,增强了干部群众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认同感。三是培育文明细胞涵养文化。引导各类乡土人才在农村广泛开展绘制文化墙、设置宣传栏、建设村史馆,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人居环境,培育文明新风。

推进生态振兴美家园

一是坚持抓党建促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号召党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20余次,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二是持续推进国家和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镇、村创建工作。坚持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六化”标准,常态化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庭院创建、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完成了54户农房抗震改造、275户改厕,12个村排污、产业路改造提升。神农镇大湾铺村、竹园沟村获评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三是优化乡村善治模式。“党建+金融”开辟乡村富民惠农新路径,评选30个信用村,占比72%,全区乡村振兴金融e站19个,惠及群众3万余人。全面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托管式、自主式、互助式物业管理模式,落实农村基础设施“1+10”管护机制。石鼓镇茵香河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高家镇高家村获评全市首个省五美庭院示范村。

供稿:宝鸡市渭滨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