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 正文

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党建引领强治理产业驱动促振兴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4-01-22 09:18 作者:罗斯文

今年来,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党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化全省“三个年”活动,以“六好”党组织建设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群众富、民风淳的乡村振兴新路,为推进“一县五区”建设和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龙驹力量”。

强化组织引领“凝聚力”。街道党工委坚持把党建“主业”与乡村振兴“主责”相统一,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高质量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选优配强村级“两委”班子,调整党组织书记3人,吸纳本科以上学历50余人到“两委”任职。举办“乡镇党校”6期、“乡音党课”12期300余场次,全面完成村级干部培训和党员轮训。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要求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实施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工作机制,目前在库350余人,确保村级后备力量充足。村级“两委”成员领办“一年十件实事”具体事项,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组织保障。

壮大产业发展“推动力”。按照“南药北菌东养殖”的发展思路,打造蛋鸡养殖、山茱萸、冬枣等特色农业品牌。中药材种植突破1万亩、规模养殖保持在300万只(头)以上,成立山茱萸加工厂一个,采用无人机集中管理山茱萸12000余亩,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功打造产业集群7个,建成10万只蛋鸡养殖区3个,年产值300余万元;“九谷艾草”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正在持续扩大,而马炉红色乡村游的带动力也在稳步增强。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建成资峪沟村“翁窑文化康养体验基地”,包括精品民宿5家、特色农家乐3家、网红打卡地1000余平方米、陶艺体验区一处,极大提升了乡村振兴的质量和品质。

增强人才培育“向心力”。建立人才“引、育、用、留”工作机制,深挖扎根家乡的“田秀才”“土专家”300余人,激活本土人才的“助推器”作用。发挥政策“指挥棒”功能,深入开展“归雁计划”,聘请荣誉支书、荣誉主任79名,为30余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搭建回乡创业“大舞台”。加强校地合作,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采取“中心授课+基地实习+现场指导”的形式,把先进农业技术带到田间地头、产业基地。组建人才小分队6支,覆盖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大力构建“15分钟人才服务圈”,将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用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丰富乡村文化“软实力”。遵循“以文塑形、以文铸魂”的原则,持续推动文明实践和乡村文化振兴质、量、效均衡发展。将传统美德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个,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20余场次。以“清以治村、廉而宜居”的发展思路,不断丰富清廉文化元素,持续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夯实清廉文化底色。将孝老爱亲、环境整治等公益内容与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相结合,激励群众自觉践行移风易俗新风尚,走出了一条“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促文明”的乡村共治共享新路子。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婆”等先进示范户180户、先进个人165人,不断培育文明新风。

提升生态宜居“吸引力”。按照“一拆两清三改四提升五建园”的工作要求,遵循“大力做减法,慎重做加法”的工作理念,以主要路段沿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先后组织2000余人开展治理500余次。拆除柴棚、厕所、圈舍、废旧土坯房等500余处;完成土坯房改造103户、改厕1483户,新建柴棚200余个、口袋公园11个、文化广场3处、公厕19个;美化庭院350余户,打造“五美庭院”52户。推行“党员示范+邻里监督+全员参与”和“考核评选+公开公示+流动红黄旗”的“3+3”工作机制,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积极性,逐步形成了辖区沿线景观大幅提质,业态布局井然有序的乡村新面貌。

供稿: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办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