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荔县持续深化红色引擎组织振兴专项行动,以“四抓四促”为重要举措,不断凝聚乡村振兴强劲合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抓亮点,促活力,为乡村振兴“固本”。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深化拓展“十镇百村双强+”行动,紧扣17条具体标准,每镇(街道)分类创建1-2个有特色、有亮点、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五个振兴”样板村,累计创建65个示范样板村,构建一条具有大荔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县有品牌、镇有典型、村有特色”三级链式梯次,以点串线、以线成带、以带促面,引领带动全县乡村齐发展共达标。
抓产业,促发展,为乡村振兴“活络”。印发《大荔县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壮大行动实施意见》,出台12条支持政策,用政策红利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组建“红色助力团”头雁、产业、培训、营销4个功能小组,累计开展各类助农活动11场次,推动形成“头雁队伍、产业发展、综合能力、产品销售”的良性循环。坚持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种模式”,依托冬枣、高石脆瓜、黄花菜等产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塑料制品、生物质颗粒等新产业新业态,涌现出许庄镇西渠头村、韦林镇韦留村、官池镇石槽村等一大批领富先锋,示范带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抓教育,促振兴,为乡村振兴“赋能”。举办全县“一肩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采取“课堂讲授+现场教学”的方式,分3期赴富平等8个县进行现场教学,有效提升全县“一肩挑”村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推动乡村振兴能力水平。坚持“储优、育强、活用”原则,加强对222名“113”人才、598名村级后备力量的教育管理,实行学历提升、结对帮带、轮岗锻炼、待遇保障、招考招录等措施,培优育强村级后备力量,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为民服务实的“后备队”。
抓帮扶,促合力,为乡村振兴“壮骨”。开展驻村帮扶期满轮换和持续选派工作,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坚持因村选人、科学组队,全县共选派104名第一书记。举办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乡村振兴培训班,采取“理论授课、研讨交流、观摩学习”等方式,有效提升313名驻村干部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聚焦“四个捆绑”,加大例会考勤、日常管理、督查检查等力度,夯实镇(街道)党(工)委日常管理和派驻单位跟踪管理责任,倒逼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供稿:大荔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