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 正文

永寿县和平村:党群合力促善治 文明乡风助振兴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08-16 16:40 作者:徐 妍

今年以来,永寿县和平村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以强化氛围、示范引领、倡导治理、群策群力为核心,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涵养文明风尚,打造“和平”新样板,让文明乡风吹遍家家户户。

“一支队伍”把方向 领航固基强氛围

将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包村干部整合组建为驻村“尖刀班”,主动谋、精心想、善作为,每年列出需求、供给、项目“三张清单”,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逐项落实待办事项,2017年至今,先后统筹资金51万元扩建阵地、文化广场,新建村级卫生室、文化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喷绘文化墙、完善办公及多元娱乐配套设施,硬化高标准通村路4000平方米,铺砌门前花砖3000平方米,安装153盏路灯实施亮化,栽种苗木花草500余株,动员130余户实施“煤改电”“农改厕”清洁工程。今年来,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传栏、文化广场等阵地作用,组建“党旗红”“志愿红”“袖标红”“红色联盟”队伍,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人居环境整治、安全维稳等主题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3场次,组织“全民阅读”“道德讲堂”等移风易俗宣讲会15场次,联系西安音乐学院开展文化下乡及捐助活动1次,24小时开放农家书屋、文明实践站为节假日返村学子提供学习环境,借后起之秀新思想继续宣传传承文明乡风,切实发挥“尖刀班”引领作用,完善乡村功能、提升乡村品质、扮靓乡村“颜值”、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文明乡村的气息越来越浓郁。

“一则积分”立规矩 示范引导好“约”民

以党员积分制为引,建立推广“爱心超市”积分制,成立积分制领导小组,制定移风易俗积分制奖励办法,建立“正向加分、反向减分”评分体系,开展存“德”换“得”活动,将红白事简办新办不办、星级文明家庭、人居环境整洁(秸秆禁烧)、文明创业致富、邻里和谐友善5类指标纳入其中,用村集体经济的钱购买奖品,包含电器类、日用百货类、学习文具类等35项,建立积分台账,每季度对积分情况进行公示,积分越高排名越靠前者,奖励也越高,去年以来,积分兑换村民110余人次,兑换物品200余件,兑换积分物品价值3000余元。进一步用表现换积分,用积分换荣誉,开展年度善道、孝道、富道“三道模范”评比,选树“孝老爱亲”“美丽庭院”“道德模范”“致富能手”等方面典型6-10人,进行表彰并在道德楷模榜公示,成为“百姓明星”,激发辐射示范效应,让村民的言行有“镜子”可照,有“标杆”可学,循序渐进将“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通过积分制,使软约束有了硬抓手,村里垃圾变少了、邻里更和睦了,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劲头更足了,切实用“小积分”撬动了“大文明”。

“一名街长”促治理 移风易俗倡新风

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以街道为最小作战单元划分网格,将13条街道划分为13个网格单元,配备街长13名,网格员26名,均由村民代表、党员志愿者兼任,每名网格员联系服务村民5-10户,将“小事放炮庆贺、生病看望管饭、麻将赌钱消遣”等移风易俗事项作为考核街长的重要内容,督促街长带头执行村规民约、抵制陈规陋习。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推进移风易俗事宜,吸纳街长组建红白理事会,结合本村风俗习惯,明确婚丧红白事操办标准,组织村民反复讨论修订实施细则,8道菜、70元的烟酒,最高100元的份子钱等,成为村内设宴的“标配”,通过街长事前告知办事群众婚丧事宜办理规定,事中对操办规模进行现场监督,事后与事主一起算“节支账”,同频发布“简办红白事”的倡议书,利用大喇叭、村民微信群、工作群、宣传栏开展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村民身体力行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今年来,共召开移风易俗有关会议10次,全过程参与红白事项6场,累计为群众节约资金4万余元,消减了当事人操办之劳、碍于面子等人情和经济负担,遏制了攀比浪费之风,“理”出了节俭、健康、向上的新习俗,劲吹文明好乡风。

“一条板凳”话桑麻 群策群力绘蓝图

充分发挥村民在村级事务决策、事务管理和村级自我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坚持遇事大家议、决策大家定、有事大家干,利用“板凳会”这一接地气的形式,解决村内大小事务,让群众坐决策共议的“正席”。每年利用麦收闲暇时节和春节期间召开返乡能人及乡贤“板凳座谈会”,广泛倾听收集意见建议,并鼓励参会人员发挥所长,为更多群众就业牵线搭桥,给予产业指导,帮助群众寻找致富路径,目前已召开恳谈会5场次,收集建议20余条,组织协调劳务输出78户150余人,发展种养殖大户13户,户年均收入6万元以上。根据村务情况,每周至少召开1次“板凳议事会”,及时收集意见回应民声,帮助村“两委”厘清发展思路,筛选群众中有一技之长和有一定优势的“热心人”参与村级合作社日常管理,大力发展肉羊养殖产业,户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20万元。常态化开展的与群众拉家常、聊生活、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板凳茶话会”活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给群众说事的空间,梳理出群众最关心的共性、个性问题,建立台账梳理解决,逐步形成“提出需求、响应需求、互动协商、解决落实、成效反馈”的服务闭合圈,有效解决了党群联系问题,夯实了基层战斗堡垒,实现了治理从“大管家”变“大家管”、群众从“等靠要”变“勤致富”、村集体经济从“闲资源”变“活资产”、以家庭“小美”蝶变“乡村大美”,有效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供稿:永寿县常宁镇党委)

责任编辑:杨春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