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丹凤县始终把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深入推进“三联三促”活动的具体实践,大力实施“消薄培强”行动,通过组织联建、人才联动、服务联抓,勾勒起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分级传导压责任,变“单项抓”为“系统抓”。压实各级党组织责任,形成“县级统筹、部门参与、各镇(街道)主体”的协同推进机制,制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纵向上建立县镇村三级书记责任清单,横向上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县直部门具体负责的重点任务清单,做到责任人、质量标准、时限要求“三个明确”。以实事硬事、党建项目为抓手,扎实开展“一镇一示范”特色党建项目创建活动,30名党员县级领导“一对一”联系镇办示范片区、包抓42个党建联系点,同时结合任务清单,及时向包镇(街道)县级领导发放工作提醒函、向县直结对帮带部门发放工作提示。建立“三色管理”工作机制,定期公开亮晒、排名通报,约谈提醒,切实把责任压实到基层“神经末梢”。
分项推进强队伍,变“软弱散”为“人心齐”。注重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将7个村容村貌较差、班子战斗力不强的村纳入新一轮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对象,落实落细“一村一策”“六个一”挂点联系制度等措施,着力提高整顿质量。结合村级班子届中分析研判,对全县157个村级班子运行情况和976名村干部履职情况开展分析研判,调整处理工作不在状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不清的村干部8名,补充带富致富能力强的村干部21名。持续实施“千名领跑人”学习提升计划,依托商洛市开放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开设农林经济管理、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等实用专业,178名在职村干部被成功录取。认真落实“导师1+N”帮带制度,实行镇(街道)干部、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与后备干部“结对”制度,结对联系人定期与后备干部交心谈心,了解后备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
分层培训提能力,变“本领慌”为“心有数”。大力推进“归雁计划”,采取省市调训、县级培训、乡镇兜底相结合的方式,推荐42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省市调训,举办全县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培训班1期,分2期组织65名党政领导干部赴浙江大学开展高质量发展能力提升培训,分层分级开展全覆盖轮训,不断增强“领头雁”谋发展、促发展的意识。围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举办全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邀请省委党校骨干开展专题培训,消除盲点、答疑解惑;分片区举办镇(街道)村干部专题培训班,组织相关区直部门分管领导和部分镇村干部赴兄弟县区实地观摩学习,开阔眼界、启发思路。
分类施策拓渠道,变“单一性”为“多元化”。围绕构建“3+3+3”产业体系和全县十大产业链发展,按地域相邻、资源互补、产业集聚原则,归集点状资源和经济个体,推进资源适配共享、人才共用,创新建立产业链联合党委13个,培育“菌药果畜酒”五大特色产业集群,以“联合党委+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与“联合党委+村党组织+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模式,变“单打独斗”为“攥拳出击”“抱团发展”,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合力,探索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全县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清零,67个村集体经济积累突破20万元,棣花镇、竹林关镇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镇。
供稿:丹凤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