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彬州市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大政治任务,持续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互融共促、同频共振。
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扎实开展“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市财政列支500万元、市管党费列支310万元予以支持,改造提升村级组织活动阵地66个,全市156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市级示范村标准。持续深化“评星树旗”和村定镇管市统筹承诺事项为民服务机制,每年命名表彰一次星级党组织、“三面红旗村”、村定镇管市统筹先进党组织,村级党组织引领力不断提升。采取“项目进驻”方式,推进服务大厅、文体娱乐、医疗卫生和快递进村等“七进阵地”,将水电费收缴、医保费报销等4类41项服务事项纳入办事大厅;通过“巡回服务”的形式,每月进村开展文体娱乐、科技培训、医疗卫生等巡回服务150场次,把优质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锻造乡村振兴“硬队伍”。扎实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工作要求,对全市156个行政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按程序动态调整不称职干部。印发驻村干部《管理办法》《管理细则》,推行“钉钉”打卡制度,扎实开展“五治”“百日提升督帮”行动,督查到岗守岗、履职尽责情况16次,发出督办函50余份;为驻村干部扎实落实“三个一”保障及各类补贴发放制度,解决驻村干部后顾之忧。强化人才支撑,建成全市服务型、创业就业型大棚种植、电子商务乡村人才驿站2家,特聘省市专家6名,融合县域技术骨干和乡土人才30余名建立技术团队,构建“外聘专家+技术骨干+田秀才”三级“人才链”;在全市选派70余名专家人才,组建农业、教育、医疗、科技等专家人才服务团,年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60余场次,惠及群众1.2万余人次。
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探索推行“联村党建”,组建强村辐射型、村村互补型、产业驱动型、村企共建型、城乡互促型、三产融合型、示范引领型等7类联村党组织,全市建立联村党组织10个,覆盖32个行政村,发展产业项目18个、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就业1200余人、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00余万元。推行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与干部补贴挂钩,将村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的10%,最多不超过10万元作为奖励,与村“两委”干部补贴进行挂钩,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实施乡村振兴特派员机制,从退出领导岗位的职级公务员中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择优选拔10名乡村振兴特派员,作用发挥明显,为示范村累计共争取各类资金2230万元,发展经济作物5500余亩。
(供稿:彬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