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抢抓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机遇,坚持把“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实施“五心”工程推进“组团式”帮扶工作,推动实现优势互补、发挥最大效能。
实施“红心”工程,强化组织领导。组建“1+3+3”领导体系,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与的“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成立教育、医疗和科技特派团3个单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教育、医疗和科技特派团3个“一团一方案”,统筹三项帮扶一体推进。同时,设立“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6名干部具体办公,负责“组团式”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联络等工作。
实施“同心”工程,健全机制管理。建立“三项制度”,强化“组团式”帮扶干部人才管理和考核。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建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的“组团式”帮扶协调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组团开展一次调研、联合开展一次工作检查指导,研判解决问题、安排部署任务。建立工作纪实制度。对帮扶干部人才实行工作纪实管理,由牵头部门负责印制工作纪实手册交由帮扶专家填写,纪实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等次评定依据。建立实际晾晒制度,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现场观摩交流或专题研讨,对帮扶学校、医院和科技特派团产业组工作成果逐一在县级媒体集中晾晒,促进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实施“连心”工程,结对培养帮带。实行一名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一个部门对口服务保障、一个地方团队配合“三个一”工作机制,明确县委副书记为科技特派团召集人,分管农业、教育、卫生的县级领导分别联系服务科技特派团、教育、卫生等“组团式”帮扶专家人才,农业、教育、卫生等部门对口做好“组团式”帮扶专家人才服务保障工作,择优选取本地龙头企业和县高级中学、县职教中心、县医院配合“组团式”帮扶专家做好帮扶工作。同时,实行“团队带团队”“师傅带徒弟”,科技特派团帮扶专家结对培养24名本土农技人才,开展产业技术培训17场次、培训420余人次;教育帮扶专家培养帮带本土教师256名,开展培训交流21场次、培训2289人次;医疗帮扶专家结对培养15名本土医师,开展培训25场次、培训300余人次。
实施“匠心”工程,务求工作实效。实行“三单式管理”,力促“组团式”帮扶工作见实效。建立需求清单,定期征集产业技术、教育专家人才、医疗专家人才需求,同步建立需求清单并实行动态调整。建立任务清单,制定科技特派团和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专家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每名帮扶专家人才的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建立帮扶成果清单。制定“组团式”帮扶专家帮扶成果清单,印发至每名帮扶专家,年底汇总帮扶成果。截至目前,科技帮扶专家来商南开展现场调研指导7次,联系产业基地8个、企业11家,解答产业技术问题47条,引进食用菌新品种11个、猕猴桃新品种1个,帮助研制茶产品3个,开展茶叶瓶颈技术攻关3项;教育帮扶专家协助健全完善制度17项,建立教研平台14个,外派9名教师交流取经;医疗帮扶专家开展手术示教30余次、业务培训34场次、疑难病例讨论20余次,实施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等新技术新项目10项。
实施“暖心”工程,做优服务保障。研究制定《商南县教育、医疗和科技特派团“组团式”帮扶干部人才服务保障办法(试行)》,设立60万元“组团式”帮扶工作专项资金,组建“组团式”帮扶专家临时党支部,明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相关县级领导联系以及牵头单位班子成员结对联系服务帮扶干部人才,高标准建成科技特派团专家工作站4个、名师工作室5个、名医工作室1个,对新批次教育、医疗人才按每人20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将帮扶专家纳为商南旅游景区VIP会员享受免费赏景服务,对所有帮扶专家每年组织一次健康体检、购买一份意外伤害险、开展一次走访慰问、择优通报一批“优秀帮扶团队”“优秀帮扶团员”,鼓励激励帮扶专家在商南安身安心安业。
供稿:商南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