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考验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持久战。今年以来,志丹县杏河镇始终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把锻造过硬能力,锤炼优良作风作为检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加快杏河镇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多举措锤炼担当实干作风,努力擘画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深化思想建设,筑牢党建基石。志丹县杏河镇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青年干部大讲堂为载体,通过领导干部轮流讲学模式,党委书记、镇长直奔一线、走到田间地头宣讲,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调研中查实情出实招,聚焦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积极深入工作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性问题的领域,在田间地头与群众开展讨论交流,让党旗飘扬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
始终把党建工作与作风建设同安排、同部署,坚持“实”字当头,杏河镇党委采取“五访五谈”及各党支部“严守纪律规矩、加强作风建设”专题组织生活会,深入查摆出班子及班子成员存在的短板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措施,分类销号推进整治,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该镇纪委通过明察暗访、日常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紧盯产业建设、民生项目、三资管理、为民服务等工作开展作风专项监督检查,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效能。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媒体监督作用,在镇政府设立“作风建设”监督举报专栏,利用微信群发布监督举报公告,夯实乡村振兴坚强堡垒。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该镇宜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实施“果业强镇”战略,紧扣产业需求补齐短板,实现党的建设与产业发展双融双促。深入贯彻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要求,由政府牵头提供种子、肥料、地膜,技术员亲自指导,全程机械化操作,实施高标准农田和土壤改良项目,种植高密度玉米1000 亩,打造大豆玉米复合带状套种点2500亩,“5335”机械化高密度玉米重点示范点500亩,富硒小米种植示范点2处,高密度玉米示范点1000亩,新建高标准大棚10座,形成了“以果为主、果粮结合”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带,开创了抓党建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以红色党建领航绿色发展,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高标准推进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成立禁牧工作队利用早晚空余时间,通过明察暗访、定点守候、突击整治等办法开展禁牧工作,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有序推进补植工作,对历年退耕还林进行了清底“回头看”,调运苗木130余万株,根据村情研究制定补植方法,补植面积9200余亩,擦亮乡村振兴新底色。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发力点,按照“四清一改”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先后建成美丽乡村1个,美丽果园1处,乡村振兴示范点1个,用“党建+”促美丽乡村建设提“颜值”增“气质”。
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检验作风能力的“试金石”,不断延伸党建工作格局和触角,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利用夜晚闲暇时间,邀请市、县专家结合群众需求就苹果技术管理、民政救助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新时代夜校”活动,群众观念大为改变,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干群关系更加紧密。转变理念构建服务型政府,全面排查住房及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组织人力2100余人次,投入铲车、挖掘机等机械200余辆次,水泵500余台次,石子等物资1万余方,维修通村道路7条,共计23.75公里,维修漫水桥2座,对库区暂时出现房屋受灾严重的13户受灾户给予临时救助,不断提升民生服务的“温度”。聚焦党建引领,将群众上访变为领导下访,每月集中开展1次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实行领导包案化解,做到矛盾问题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