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水县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着力健全体系建设、建强战斗堡垒、激发人才活力、创新发展模式,以“三个三”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聚焦“三个关键”,夯实振兴根基。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效能。一是聚焦体系建设。成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五大振兴”专项工作组和11个专班,县委常委会定期研究分析村级集体经济,34名县级领导带头包镇联村,76个县级部门包村联户,194名优秀年轻干部扎根农村一线,建强县镇村抓集体经济组织体系。二是聚焦能力提升。始终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举办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培训班3期863人,组织领导干部赴宝鸡、咸阳、商洛等地观摩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实施“五百培优”行动,提升农村“五类”人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水平。三是聚焦考评激励。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纳入镇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述职评议内容,与村干部评优和补贴待遇“双挂钩”,同时作为部门帮扶成效考核重要参考依据。
突出“三个强化”,锻造振兴堡垒。建立党委统筹、支部主抓、党员认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一是强化镇党委龙头作用。建立镇党委书记责任清单,把发展集体经济纳入“书记项目”,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抓集体经济。二是强化村党支部堡垒作用。开展“头雁领航 村村竞赛”活动,将党建与集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组织观摩评比、经验交流活动45次,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三是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实施“五个认领”活动,培树“双带”型农村党员120名、党员中心户300户,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60个,家庭农场111个,帮带3450户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抓好“三支队伍”,激活振兴引擎。实施“才聚白水、智领发展”工程,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800名、新型职业农民179名。一是抓好专家工作站。在苹果、白酒主导产业链上建立市级专家站2个,在设施农业、花椒等特色产业链上建立县级专家站7个,花椒专家站培育的“兴秦1号”新优品种荣获全省林木良种。二是抓好驻村干部资源。驻村干部牵线搭桥,协调项目资金1450万元,为762户群众争取小额贷款1.06亿元,直接带动就业2187人。三是抓好红色助力团。实行“镇村党组织点单、红色助力团派单、功能小组接单”模式,开展技术培训、政策宣讲、电商助农等活动20余次,解决问题128个。
创设“三大载体”,筑牢振兴基石。多措并举推动“消薄壮大”行动,实现集体经济提质增量。一是“1145”村企党建联建。建立以苹果为主导、白酒、新能源、旅游康养、特色农业同步发展的“1+N”产业体系,分别成立农业、工业和新业态3个联合党委,创树村企党建联建示范点13个,经验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共产党员网等党媒聚焦报道。二是镇村党建联盟产业联合。统筹各村资源,推动村与村互促共赢、协同发展,破解集体经济“小散弱”等问题,共迈致富“快车道”。西固镇注册“固果果”品牌,集体增收300万元、群众分红30万元,经验做法入选全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十大典型案例。三是“党组织+”多点发力。用足仓颉杜康人文资源、西野红色资源、林皋湖生态资源等,打造和园田园综合体等文旅、休闲、康养典型7个。盘活撂荒、闲置土地资源,探索“党组织+撂荒地入股+企业托管”模式,全县3个镇13个村入股撂荒、闲置土地750亩,村集体收益20万元,走出了一条党组织引领,集体经济组织实施,涉农企业参与的致富新路径。
供稿:白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