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优化机制、多措并举、对标补短,着力破解驻村干部工作激情不高、难题破解不优、发展路子不宽等问题,让驻村干部越干越会干、越干越能干。
优化机制,“催着走”变“主动跑”。实行双向匹配机制,逐村梳理形成“需求、问题、责任”三张清单,充分考虑党员干部年龄、专业、经历等因素,逐村分析研判、逐人定村定岗,做到靶向派人。制定《眉县乡村振兴驻村干部管理制度》,推行“5天4晚1值班”出勤机制,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配备制式工作日志、遍访纪实,帮助尽快融入,画好“民情地图”。落实驻村干部各项福利待遇,及时兑现生活补助补贴,用好“三项机制”,完善考核激励、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机制,确保干部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待得住。
多措并举,“面上浮”变“实心干”。建立驻村干部培训需求清单,定期调查收集,精准化设置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教授等,为驻村干部开展业务培训4期,累计参训1090余人次,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破解在垃圾处理难、家庭用水难、产业发展难、集体经济增收难等问题2894个。紧扣产业振兴,打造“一村一品”,组织驻村第一书记走出去学先进、谋发展,共引进帮扶资金1069.84万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63个。实施目标化管理,制定党员发展教育、年度巩固帮扶、集体经济项目“三个计划书”,每月跟进掌握驻村干部抓党建、抓帮扶、抓发展情况。
对标补短,变“大漫灌”为“精准滴”。针对集体经济薄弱、合并融合较差、产业发展滞后等后进村,“一村一策”靶向攻坚。县委组织部每月下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任务清单,采用组室包抓镇街制,定期下乡调研存在困难,及时对接选派单位,凝聚各部门合力,协调解决村级工作推进过程难题。驻村第一书记牵头抓好乡村振兴项目推进和管理,每周到项目现场实地查看,协调上下多方资源优势,帮助现场解决推进难题。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在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推行“4+N”组团式矛盾纠纷化解模式,驻村第一书记、包村干部、村干部、联系党员和群众代表等分片包抓,知实情、常走访,发挥应急处突一线优势。
供稿:眉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