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泉县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持续推进动态监测和帮扶。持续开展省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月收入监测采集、全县农户信息更新,坚持周排查、月研判制度,及时发现有风险的监测对象。健全完善监测预警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联合18个党政部门每月进行一次预警信息推送,高质量完成省市两级监测预警相关工作,全面做好新纳入监测对象的信息比对、入户核查、纳入批复和风险消除的审核、批复、公告等资料的收集归整。不断加强对乡镇衔接办、村级信息员、网格员等中省市7套信息系统各模块操作指导,政策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能力水平。
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认真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推动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落实,夯实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建立责任联动机制及核查工作机制,足额落实各级各类资助,确保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严格落实脱贫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继续对农村特困人员全额资助,低保对象、三类监测户定额资助。持续做好脱贫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加强住房安全保障,采取农村危房改造、租赁补贴等方式,保障基本住房安全。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健全社会兜底保障体系。健全完善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完善低保家庭收入财产认定方法,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统筹社会救助资源,加强临时救助,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专项救助。对脱贫户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依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分类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严格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让惠农政策惠及广大百姓。
持续加强项目资产管理。对全县实施的衔接资金项目实行跟踪督办,及时优化调整项目库,优先安排项目手续办理快的项目,每周统计一次项目进度,对进度慢的项目,下发督办单。建立日常业务指导工作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化解。在项目安排上优先考虑示范村、村集体经济、产业类项目,高度重视绩效目标的可行性。每半年,会同财政部门对项目实施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按要求上报整改报告,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稳妥有序做好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资产移交、运营管护等工作。
做实督查检查考核。定期组建专项督导组,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运转、项目推进、作风纪律等方面的督导检查与考核。实行“周调度、月暗访、季督查点评、年终考核”的督查考评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核的前置考核,并加大权重占比,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高效有序推动。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完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进一步提升投放精准度,严格信贷规范管理,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服务,支持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开发防返贫致贫保险和优势特色产业保险,为农村地区做好保险服务。
加强驻村帮扶工作。持续落实帮扶单位,坚持五类村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并进行集中培训,提升服务能力。严格落实季度督查考核、“五天四夜”、考勤签到、请销假、外出报备、工作日志、压茬交接等制度,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考核,并作为个人评先创优、干部推荐的重要依据。按照《延安市关心关爱基层一线干部十条措施》,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相关补贴待遇,激发谋事干事的积极性主动性。
(甘泉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