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 正文

秦都区:聚力“五大振兴”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04-03 14:57 作者:赵桐桐

近年来,咸阳市秦都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抓乡村振兴契机,守稳农村基本盘,聚焦聚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积极探索符合秦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壮大集体经济,激活产业振兴内生力。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主攻方向,探索建立“合作社+党员+农户+产业”的一体化经营模式,依托现有产业业态,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林孟村引进绿盛泽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余亩,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增收10万元,村民土地及务工收入达50余万元。马庄街道天阁村利用现有村愚公合作社,做精做实红薯粉条加工,成立电商平台,拓宽群众农产品及油、面等销售渠道。同时积极利用村里的人力资源优势,发展服装加工厂。东界村充分借鉴周边发展集体经济先进经验,投资30余万元,以“集体+农户”的形式创办了东界村石磨面粉厂,村集体占股20%,2022年8月份经营以来,共生产优质面粉6万余斤,实现盈利3万余元,村集体收入6000余元,全办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切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双赢共富”。

建强一线队伍,凝聚人才振兴助推力。采取单位推荐、严格审查、双向征求意见的方式,从33个区级单位选派62名机关干部分别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指导员,实现乡村振兴示范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等村驻村干部全覆盖。通过定期召开驻村工作推进会,明确驻村工作职责任务,确保驻村帮扶重点工作不走偏、不跑样。集聚人才力量,将人才培育纳入“秦都英才”培育规划,成立鑫诚蔬菜和鑫农果友专家工作站。紧盯乡村振兴对技能人才需求,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青年党员和新型职业农民850人,完成150名高素质农民和20名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工作,实现“土专家”“田秀才”由“零星分散”向“抱团集聚”转变。

厚植和谐乡风,提升文化振兴软实力。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深化“网格+单元”的乡村治理模式,构建“街道——村——组——邻(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向各村共派驻218名网格员,依托网格,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依托“三小三大”理论宣讲团、“小板凳”议事会等平台,常态化组织开展政策宣传、文明创评、志愿服务、法律宣讲等活动,积极推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发挥作用,推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健全完善“一肩挑”后村级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先后梳理权力事项14项,公开涉农项目实施、惠农资金发放等25余件,有效规范村干部履职用权。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网格员、调委会、“五老说事团”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成功解决各种宅基地、邻里纠纷案件100余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

聚焦环境整治,建强生态振兴支撑力。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开展农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村庄绿化、道路亮化等工程。马庄街道积极推行党员干部包联机制,将全办17个村和1个社区划分为115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名村(社区)干部和党员组成,对包抓区域环境卫生进行不定期督促整治,确保环境卫生责任到人到户。实行“周晾晒、月调度、季考评”机制,街道党工委不定期组织召开各村环境卫生现场观摩评比会,对各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考核,并通过在村主干道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利用村广播播放环境卫生文明公约等“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形式,引导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到本村道路边沟整修、乱堆乱放整治、村庄绿化美化等行动中。

夯实战斗堡垒,强化组织振兴引领力。把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前提。以“村村过硬,整体升级”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集中排查整顿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聚焦“头雁”领飞能力提升,分层级、分时段组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履职培训、观摩学习等活动7场次。在村党组织书记中全覆盖开展“村官大叫板”活动,通过“互学互评互比”提升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能力水平。聚焦“五大工程”“七个过硬”,将马庄街道、双照街道21个村级阵地纳入“三年提升”计划,投资309万元夯实基层组织服务基础,基层组织力、凝聚力显著提升。

(咸阳市秦都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