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彬州市义门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把准政治方向,汇聚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合力。持续强化党委“统”的功能,充分发挥镇村党组织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领航定向作用,坚持把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作为“书记工程”进行谋划推动,压实两级书记抓村级集体经济责任。立足各村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制定符合实际的“一村一策”产业发展方案,以发展经济典型村为抓手,打造全镇集体经济示范点。以义门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芦寨村、中罗堡村共同打造千亩彬州梨基地,栽植新品种“玉露香”梨树,让“土特产”化身“新希望”,同时配套路网、滴灌等基础设施,示范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发挥组织功能,走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子。按照地缘相近、产业相连、资源互补的原则,推行联村党建模式,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由一村单打独斗向多村抱团发展转变,聚力做大优势产业,助推农民致富。跨村成立豆家湾村“三产融合”示范区联合党委,实施“联村共建、村企合建、结对帮建”产业发展模式。去年,带动脱贫户年增收1200元,务工群众人均年增收2.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0万元大关。
强化服务保障,构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支撑。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争取补助资金,注重配套扶持。持续推行“党组织+龙头企业+农业基地+农民”的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健全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参股经营,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就地打工“挣薪金”,资金入股企业“变股金”,推动产业兴旺、带动增收致富,形成“组织引、主体带、群众干”的生动局面。投资900余万元在三个村连片建设千亩彬州梨基地,投资200余万元在南玉子村建设羊肚菌种植加工基地,带动100余名群众就业,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打工,务工挣钱两不误,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彬州市义门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