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 正文

镇安县:强化“433”工作举措 释放“组团式”帮扶效应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03-28 16:38 作者:樊斌

近年来,镇安县把推进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深化认识,抢抓机遇,通过强化“433”工作举措,不断提升“组团式”帮扶综合效应,走出了一条秦巴山区国家重点帮扶县干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强化四个机制建设,凝聚形成工作合力

坚持久久为功统筹推进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协同推进、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的“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3个对接落实“组团式”帮扶工作专班,厘清工作职责,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合力推进帮扶工作。二是健全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组团式”帮扶人才管理机制,县委先后召开4次常委会专题研究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制定《镇安县科技特派团服务管理办法》,将保障科技特派团工作纳入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出台《镇安县关于促进乡村振兴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十条措施》,由组织部门牵头,细化分解任务,压实工作职责,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工作。三是构建协同机制。制定“一团一方案”帮扶方案,实行“各团组周研判、牵头部门半月会商、县级领导月调度”制度,完善建立教育、医疗领域一名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一个对口部门服务保障、一个地方专家团队配合、一个示范学科(基地)辐射带动的“四个一”配套机制,紧密联结本地产业发展,对科技领域建立健全一个专家工作站、一个龙头企业的“六个一”配套机制,确保帮扶工作落地见效。四是拓展引领机制。紧紧围绕重点工作任务加强党的建设,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党委书记的“组团式”帮扶临时党委,制定《临时党委议事规则》,定期研究讨论“组团式”帮扶有关重要事项,同时,组建医疗、教育、科技领域三个临时党支部,将援派专家人才、牵头部门负责人、受帮扶单位负责人和本地技术团队中的党员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发挥党员干部人才帮扶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功能型党组织建设和落实援派任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突出三个理念引领,充分发挥干部人才作用

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结合本地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所需所求,以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建立结对帮带培养、强化双方交流互动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组团式”帮扶专家人才作用,打造一支“留得住的工作队”。一是突出教学教改新理念引领。聚焦受帮扶学校学科建设薄弱、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积极任命校长、中层管理人员,落实党组书记校长负责制工作制度,教育人才帮扶镇安中学优化管理体制,建立职能处室和级部模块长联系制度,带领团队开发编写了基于“三新”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省级课题,开展了“教师学习共同体——南京名师同享共成长计划”,举办了首届“笃行杯˙求真课堂”优质课大赛活动,8名在校生依托“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平台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帮扶镇安职业教育中心修订13个中层岗位职责,增设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两个中心,聘请7名援派教师担任首席教练,实施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及青蓝结对等“六大工程”,4名教师喜获全省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并遴选晋级国赛。二是突出医疗领域内涵建设理念引领。聚焦受帮扶医院基础设施差、医疗人才少等问题,医疗帮扶团队充分利用协作帮扶资源优势,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实施个性化培养6人,帮助免费培训医院中层干部及临床业务骨干进修3批次37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4个,其中16项居省市同级医院首例,2022年帮扶专家接待门急诊患者4295人次、参与抢救危重病人23例,手术示教186台次、会诊46例次、学术讲座37场次、疑难危重病例讨论18例次,累计培训医护人员1500余人次,帮扶团队长、镇安医院院长程永毅在全市人才工作会做帮扶工作经验交流。三是突出科技领域服务赋能引领。聚焦基层群众产前品种选择、产中技术服务、产后市场销售等实际问题,以国家科技特派团和省市县科技特派员为主体,实行“国家科技特派团+县级农技专家+乡土技术人才”帮带模式和“科技力量+行业部门+龙头企业+产业基地”服务模式,67名科技专家与21家科技型企业、62家专业合作社、41个乡村振兴重点村结成帮扶对子,培养本土农业科技人才167人。茶叶产业组问诊把脉提出“良方”8条、试点建设新产品嫁接实验基地10亩;食用菌产业组代表高校、研究所授权龙头企业推广香菇、黑木耳新品种15个,改良新品种,解决了全县食用菌产业提纯复壮“卡脖子”问题;板栗产业组编制完成《板栗反向嫁接技术规程》,研发“板栗花驱蚊花露水”等产品,培育13个板栗新品种,选育镇安一号、金真栗、金真晚栗3个板栗良种,建成良种示范基地10万亩,亩均增产50公斤、增收400元,有效攻克板栗高效生产及优良品种栽培等技术难题。

加强三项政策保障,健全关心关爱机制

落实保障机制,制定出台《镇安县关爱关怀援派干部人才三项机制》,致力打造“近悦远来、如鱼得水”的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强化组织暖心举措。加强党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把党员干部人才组织生活过到受援单位,把创先争优落到对口帮扶上;对援派期1年以上的干部人才择优在受援单位挂任适当领导职务,赋实权、压担子,让引进的干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对符合条件的援派人才将帮扶时间计算为基层服务时间,保障人才职称评审;对帮扶工作得力、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将援派干部人才纳入各级各类评先评优推荐范围,选树典型,加大对优秀帮扶人才推介力度,增强援派干部人才获得感、成就感、归属感。二是强化工作安心举措。根据援派干部人才所从事的专业,合理安排单位和岗位,赋予工作职能、权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岗相适;建立援派干部人才“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通过共建工作室、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合作谋划推进协作项目等举措,促进形成科研、学术、技术等各类新成果;给予人、财、物支持保障,引导支持援派干部人才领办项目,将先进技术、成熟经验、创新工作复制推广到各行业系统;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年度考核或援派期满考核,考核中优秀指标向援派干部倾斜,应评尽评,对工作优秀的干部以县委名义给派出单位发建议函;加强对援派干部人才的管理和监督,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提醒和指出援派干部人才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在节假日加班的,采取调休的方式予以补休。三是强化生活舒心举措。配备办公设备及生活设施,将帮扶干部人才纳入全县干部健康体检、慰问、人才项目申报等范围,参照全县同类同级人员标准核发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动态掌握帮扶教师身体状况及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解决帮扶教师后顾之忧。在工作期间及时向援派干部人才温馨提醒自然灾害风险预警,减少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非必要野外活动。不定期召开帮扶人才座谈会,邀请帮扶专家交流座谈,深入了解帮扶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充分听取帮扶人才对帮扶工作的好建议好想法,及时帮助解决并反馈办理结果,促进帮扶工作提质增效。2022年先后解决常驻援派人才住房25套,协调3个专家工作站办公、实验场所600平方米,“双节”开展慰问2轮70人次,评选表彰“组团式”帮扶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7名,在“镇安党建”开办专栏报道7期,营造了社会关注“组团式”帮扶工作的浓厚氛围。

供稿:镇安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