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市临潼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总抓手,大力实施“素能提升、夯基固本、人才引育、强村富民、乡村善治”五大工程,狠抓组织建设、培育先锋力量、夯实战斗堡垒、建设和美乡村,不断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实施“素能提升”工程
锻造振兴“生力军”
扎实开展村干部能力提升“211”计划,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作为培训重点,建立“常规培训+街道自培+特色培训”模式,通过专题辅导、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等“订单式”靶向培训,每年全覆盖培训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全面轮训村“两委”其他干部等;依托临潼区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西安开放大学临潼分校)持续开展学历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累计提升708名村干部、后备干部学历,村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能力素质显著提升;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扎实开展“固定学习日”集中学习,帮助农村党员干部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在“临潼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设“乡村振兴活学活用”专栏,刊发乡村振兴政策法规及经验做法19期,全面提升村干部、驻村干部履职能力。
实施“夯基固本”工程
筑牢组织“桥头堡”
坚持“先进示范、后进整顿、整体提升”的思路,持续巩固10个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20个市级“美丽党建”示范村创建成果,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党建指导,做好动态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严格落实“一村一策”“四个一”措施,通过“地毯式”摸排、“清单化”整改、“过筛式”验收、“常态化”提升等方式,18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整顿完成;全面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识牌匾规范清理工作,对阵地设置、外观标识、牌匾悬挂、制度上墙等进行严格规范,实现“红色便民WIFI”全覆盖,打造集便民服务、党性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阵地”,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实施“人才引育”工程
组建发展“智囊团”
扎实开展“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行动,建立338人的“临潼区乡村振兴干部库”和428人的“临潼区乡村振兴人才库”,精准下派400名干部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贡献才智,实现226个村驻村干部“全覆盖”;创新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乡村振兴有作为”活动,分6批选派600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驻村指导员,振兴一线再攻坚,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聚焦报道;出台“2236”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建立“六个一”任务清单,采取“1+1”帮带、三级包抓、“订单式”培训、“诊断式”督考等“四个举措”,进一步激励驻村干部履职尽责;大力挖掘本土人才,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田专家”“土秀才”,积极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反哺家乡发展。各类干部人才凝心聚力、集思广益,鼓足干劲献计献策,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实施“强村富民”工程
拓宽群众“致富路”
把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推行“党建+”模式,按照“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绩效激励等方面打出“组合拳”,着力推动集体经济薄弱村提升、富裕村做强。积极开展“千企联千村”行动,按照“组织搭台、村企共建、携手发展”原则,鼓励引导优势村企先试先行,26对村企开展合作共建,10余对村企正积极对接合作事宜,先后探索出“后瀛模式”“小金模式”“神东模式”等发展典型;相桥街道神东村壮大村集体经济使村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等先进事迹被人民日报头版进行报道,代王街道山任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经验做法被农业农村部收录到全国发行教材实践案例中宣传推广。
实施“乡村善治”工程
架起服务“连心桥”
印发《西安市临潼区农村干部管理考核监督细则》《临潼区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实施意见》等,严格落实“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大力推行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按照“1+3+N”模式,在网格内统筹开展各类治理、服务活动,实现“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深度挖掘 “党小组+村民小组”双组共建经验做法,鼓励党小组长兼任村民小组长,通过“微组织”“微生活”“微嵌入”“微治理”的四微机制,强化党小组服务治理“神经末梢”功能,做到联系服务群众精准化、精细化;扎实开展“清廉村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围绕廉政治理“六有”目标,精心打造1个市级示范村、10个区级示范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下一步,临潼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六大筑基行动”“万千行动”等为重要抓手,持续提高村干部能力素质,管好用好驻村干部人才,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西安市临潼区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