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 正文

旬阳:“远程教育+” 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力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11-23 14:40 作者:赵健康

旬阳市党员教育中心坚持党建引领,聚力乡村振兴,探索“远程教育互联网+”模式,活用远教载体,推动学用结合,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促进基层治理、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方面的主阵地作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赋能添力。

“远教+学习阵地”,促基层治理。在旬阳市棕溪镇远教广场大屏前,居住在周边的党员群众簇拥一起,在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的同时,也在谈论着自己的好日子。为贴近群众,旬阳市党员教育中心在人口较集中的集镇、社区建设有这样的远教广场电子大屏16个,远教广场成为传播党的声音、学习政策法规、了解时事新闻、推介先进典型、普及科技知识、发布村级事务的新窗口,是党员群众学习教育的“大课堂”,文化娱乐的“大课间”。积极推进远教站点向人才聚集地、新建社区、工厂、产业基地、非公经济组织延伸,共建固定学习站点350个,各远教站点充分发挥远教网络、设备、资源优势,结合“三会一课”,在“点单”学习视频课件后,跟进讲政策、讲新风、讲法制、讲经验、讲技术“五讲”活动,远教站点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加油站”。在常态化固定学习的基础上,定期在“旬阳党建”微信公众号推送学习内容,打造“流动课堂”。远程教育使农村党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亮”起来,城乡文明新风树起来。

“远程教育+技能培训”,促产业发展。为提升学用质效,依托旬阳市绿富地农业园区建立区域化培训中心,聘请四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和市内农业技术专家组成远程教育专家服务团,通过“线上学习+线下专家引领培训+园区实践”的方式,开展培训60余场次,惠及区域群众5000余人,走出了一条党旗红、产业旺、农民富的持续发展之路。在城关镇两岔河村,职业农民刘小玲经营着40余亩枇杷园,年收入40余万元。在被确定为远教学用示范基地后,她热心向前来学习的党员群众分享自己的技术、经验,悉心指导群众发展枇杷产业。全市共建立区域化培训中心20处,远教学用示范基地21个,充分发挥职业农民、种植大户、致富能手的指导示范带动作用,使学用基地成为远程教育知识的转化田,不断提升远程教育学用转化成效。

“远教+电商平台”,促群众增收。每年金秋时节,旬阳市城关镇冬青村万亩狮头柑进入成熟季,一个个狮头柑个大汁多,橙黄诱人。为助农促销,电商平台各显神通,现场直播带货,助力狮头柑年直播销售50余万斤。市党员教育中心积极探索远程教育+电商平台契合点,建设电商服务站点13个,向农村党员群众推广电子商务,开启“直播+电商”新模式。联合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开展农村电商,为农副产品销售和生产生活物资代购不断拓宽渠道,帮助广大农民产业转型、提升技能,助农增收。

“远教+学用标兵”,促人才培养。王兴亿是麻坪镇钱河梁村是一名热爱学习、对农业充满热情、有想法有闯劲的党员。通过参加村党支部组织的远教学习培训,触动了思想,开阔了视野,便从蚕桑这个传统优势产业做起了文章,成立兴亿蚕桑合作社,发展桑园26亩,年养蚕80余张,建起了现代化蚕室,并在该镇蚕桑产业链党委推动下,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立蚕丝被加工及桑叶茶、桑果加工厂,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在其辐射带动下,周边有条件的群众都在从事种桑养蚕产业。全市共涌现这样的学用标兵20余人,他们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农技人员现场辅导、先进典型示范带动,自己盖起大棚,种起了香菇,发展了设施蔬菜,栽植了拐枣,养起了肉牛,走上了专业化、规模化乡村产业发展振兴之路。

(旬阳市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