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礼泉县紧扣区域主导产业优势,深化“总站+分站”模式,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人才集群效应,有效破解产业个体体量小、招才难、技术创新滞后等问题,形成了加快农业农村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礼泉实践”。
突出党管人才,夯实制度建设。面向“十四五”,礼泉县委提出加快建设“全国乡村振兴引领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西部产城融合先行区”的奋斗目标,及时出台实施礼泉县“乡村人才振兴”“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运行”等6个管理办法,建立7类人才数据智库,完善特色产业专家评选机制,鼓励引导专家工作站领办和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家工作站授牌以来,先后吸纳乡土人才116人驻站开展工作,柔性引进20余名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指导产业发展。
探索创新模式,加快站点建设。整合农业农村人才、产业、硬件和科技等资源,实现乡土人才由“零星分散”向“抱团集聚”转变,助力农业农村产业升级。深化“总站+分站”模式。总站聚焦全县产业发展整体布局,定规划、攻难题、保协调,运用技术资源优势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分站聚焦生产运营过程管控,管项目、管运营、管帮带,强化技术推广,带动产能提升,不断形成“总站派单、分站办理,助力产业振兴”良性运转机制。先后在农业、工业、电商、教育、体育等领域,建成5批30余家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实现“三链”融合,促进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作用发挥,打造沃野青青、越唐、新农兴等20个帮扶点,积极与西安交大西部科技创新港、西藏民族大学等对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成“秦创原·礼泉县循环经济创新实践基地”“西藏民族大学——礼泉县校地合作基地”。目前,已征集专家工作站及相关企业技术难题26条,与高校对接进行校企合作14家,完成技术成果转化共13项。
力促作用发挥,助力产业发展。 兴办“田间学堂”。采取“课堂+田间+远程教育”模式,举办专家流动课堂、农民夜校、田间科技直通车等活动。项目开展以来,先后举办专家流动课堂230场次,田间科技直通车140余场次,农民夜校23场次,职业农民培训96场次、电商实操培训7场次,受益农户12万余人次。推行“专家工作站+企业+农户”模式。采取技术资金入股、技术承包或租赁经营等形式,合作创办农科教结合的利益共同体。目前,全县共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436个,辐射带动社员10980户。探索实习村长实训平台。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紧盯旅游、文创、三产融合等课题,引进国内外精英人才担任烟霞镇袁家村实习村长,打造“实习村长”体验地,推广袁家品牌效应,以人才振兴解码乡村振兴。
(中共礼泉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