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潼关,赴京、津、沪、汉等地求学的陕西进步青年”“西安解放后钟楼升起的第一面红旗”……一幅幅精选的档案图片,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陕西的红色故事。
在刚刚过去的第16个“6·9”国际档案日,陕西省档案局馆联合全省各市档案局馆,携手四川省档案馆、甘肃省档案馆等17个省级综合档案馆共同主办了“江河奔腾 红色追寻”——长江黄河流域红色珍档联展,展览在省委机关举办。
这是继2022年“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档案图片展后,档案展览第二次走进省委机关。展览汇集长江黄河流域地区百余家各级各类档案馆的300余件红色珍品档案,首次以档案集中呈现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等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并专设主题教育学习展区。
全省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档案馆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委关于主题教育的各项部署,全面落实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融合和一体推进的要求,坚持立足职责积极开展、结合职能做实见效,坚持制度化安排、清单化开展、节点性检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我们要通过参观学习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充分发挥西迁精神的政治引领和文化感召作用。”4月22日,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时,省档案馆二级巡视员孙秀梅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主题教育中,省档案馆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用理论学习凝心铸魂筑牢根本。自4月12日以来,先后走进赵梦桃纪念馆、金米村等地开展“沿着总书记足迹看变化悟思想”实践研学活动,并在全馆开展“三个讲清楚”专题教育,努力做到及时跟进学、立足岗位悟。
省档案馆举办了处级以上干部为期7天的主题教育读书班,努力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破解档案工作难题和提高工作质效的强大动力,转化为解决目前档案工作中突出问题的实招和硬招。
将调查研究作为推进工作、破解工作难题的“金钥匙”。省档案馆立足职责和岗位工作职守,印发《省档案馆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馆领导班子成员和二级巡视员带队围绕档案资源、挖掘利用、安全底线、资政服务、信息化等选题,深入市县、机关、企业、高校等开展调研,通过3个市15个县区13个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调研,剖析典型案例、交流调研成果、出台相应文件、推动突出问题解决。5月8日,榆林市档案馆顺利通过陕西省示范数字档案馆测试,成为陕西省首家省级示范数字档案馆。
省档案馆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制发《关于认真落实档案工作姓党要求的意见》,修订省档案馆《关于加强政治监督的办法》《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实施办法》,印发《关于构建“五位一体”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试行)》,探索制定机关党委委员、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和机关纪委书记、纪委委员、支部纪检委员工作清单。
持续盘活现有队伍,省档案馆深化“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和“我的工作我熟悉、我的业务我来讲”思路,强化培训交流;协调省总工会将档案干部纳入“三秦工匠”或“三秦技能人才”,举办三秦档案职业技能竞赛,发掘三秦工匠型人才;深化档案专家库建设,结合实际修订《陕西省档案专家库管理办法》;成立陕西省档案专家入库评审委员会,组织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展省级档案专家申报,评定省级档案专家入库人选42名;督促各市建立市级档案专家人才库,宝鸡、铜川、榆林、汉中、商洛等5个市评定了104名市级档案专家,形成了中、省、市三级档案专家人才队伍,为全省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省委副秘书长、省档案局(馆)长高新民表示,将持续推动全馆干部在深学细悟中提升政治能力,在理论运用中提升思维能力,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推动档案事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档案工作现代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