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突破3800列,运送货物总重达284.8万吨以上,累计开行突破1.13万列,国际货运干线增加至16条,高质量发展各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汽笛声声,加速奔跑的长安号,正是陕西开放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的缩影。
去年以来,我省扭住关键,力促改革开放提速,出台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实施“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全面启动陕西西安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省两会上,“以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改革开放”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提升开放平台辐射力影响力
丝博会参展企业创历史新高,自贸试验区8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综合保税区达到7个、数量位列全国第六,加快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开通日韩过境货物测试班列……这些成绩,是我省开放平台影响力不断提升的注脚。
其中,提升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辐射带动能力,对于陕西高质量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集结中心的建设,促进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有助于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省政协常委、西安建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刘勇说。
怎样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辐射带动能力?
刘勇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南向货运班列,铁铁、公铁、铁水、空铁联运的陆海空商贸物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一流内陆港功能的虹吸效应还未实现。
“这还需要加强铁路货运场站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具有集装箱办理能力的铁路货运基地,增强中欧班列始发直达和集零成整的中转能力,提升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功能。”刘勇建议,“引导物流企业集群发展,有序推动干线运输、多式联运、仓储物流等资源集聚,鼓励港口和航运、铁路运输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以资本融合、资源共享为纽带,组建多式联运专业化经营主体,搭建空海铁联运平台。”
“此外,我们还应加强与山东、浙江、广东、江苏等货源集中省份的深度合作,推进核心枢纽城市间协同发展。”刘勇说。
以改革为高质量发展蓄后劲添活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十条措施有力落实;一批“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的“小切口”改革受到群众好评,一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陕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我们聚焦‘中国康养之都’和‘高质量发展转型区、生态文明示范区、营商环境最优区、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区’的‘一都四区’目标,在全省设立首个市委书记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专用邮箱,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反映的问题、反馈办理结果。”省人大代表、商洛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宇鹏说,“去年,我们建立‘市长早餐会’制度,市政府主要领导与相关企业负责人共进早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听意见、谋良策、解难题、话发展,架起了政企之间的连心桥。”
商洛市去年开发完成审批系统平台,系统平台配置入库八大类项目流程共计220多个事项,现已入驻企业2000余家,办件量4000多件。
这是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的缩影。去年以来,通过采取各项措施,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企业开办、建筑许可办理、不动产登记等方面服务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办理时间进一步压减;全省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合作发展潜能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和相关国家的电子商务合作不断深化,丝路电商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和相关国家间经贸合作的新渠道、新内容和新亮点。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陕西,近年来不断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拓展数字经济合作领域,推动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新技术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据《陕西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陕西数字经济总量达到7200亿元,数字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30.2%。
省政协委员、铜川市耀州区大数据产业园运营中心负责人刘振宇密切关注着陕西数字经济的发展。他表示,要更好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潜能,还需要发挥数字资源合力、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强高层次数字人才支撑。
刘振宇建议,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创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区,建设一批资源集聚能力强、专业服务水平高的数字经济发展典型和标杆智慧产业园区,发挥好数字园区和领军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数字经济行业人才协同发展,加强数字经济人才教育师资力量培养培训,逐步建立多层次、多类型数字经济人才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