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徐立平心里很激动。尽管类似的时刻他见证过多次,但每次都令他心潮澎湃。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考察时强调,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这是对我们的要求和鞭策。”徐立平深有感触,“航天人在新时代追赶超越新征程中,担负了重大的责任,让‘飞天梦’一步步成为现实。”他明白,中国迈向宇宙深处的每一步,都有无数航天人在默默保驾护航。
徐立平被赞誉为“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雕刻火药”的工作内容让很多人感到好奇。“就是给固体燃料发动机的推进剂药面‘动刀’整形,满足火箭及导弹飞行的各种复杂需要。”徐立平向记者解释说,“火药整形是世界难题。机器还不能完全代替人工,需要我们手动操作。下刀的力道要靠自己判断,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发动机点火之后,火药不能按预定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可能偏离轨道,甚至爆炸。”
固体火箭发动机究竟有多重要?“它是战略、战术导弹和固体运载火箭的‘心脏’,其技术与性能水平直接决定了武器装备的性能。”徐立平告诉记者,“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国防力量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今年全国两会,徐立平将提出建议,希望在国家层面加强对固体发动机基础研究的投入,并以此推动物理、化学、材料、热力学、机械等基础及前沿科学的创新发展。履职这些年,徐立平心里想的都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事。去年全国两会,他的建议就涉及战略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方面的内容。
这些建议的提出,得益于徐立平长期致力于专业领域的深入调研和实践。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微整形工作,徐立平一干就是30多年。这项工作不仅极其危险,对人的体能也有很大挑战。如今的徐立平不仅想着如何带领组内同事“雕刻火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也在思考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投入,培养一大批顶尖科学人才和专家学者,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在相关基础领域的国际地位。”说起中国航天的未来,徐立平充满信心,又一次想起自己刚从陕西航天技工学校毕业,决定要从事与火箭相关的工作时,心中的激动与兴奋。
记者手记
把时光雕刻成信仰
王佳伟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这样完美的手艺是练秃30多把刀换来的。他雕刻着火药,也雕刻着时光,一次次见证火箭直入云霄。
从技术工人到全国人大代表、大国工匠、“感动中国”人物……徐立平站在“聚光灯”下,依然保持着冷静和朴素。“航天系统里,默默奉献的人很多。”徐立平说,“还有很多年轻人正在继续着这份事业。”
一不留神半生已过,徐立平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进行钻研和创新,向年轻人传授经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一直关注着人才培养,对学生更是严格要求:天平砝码摆放要从左到右从小到大,反了不行;没状态就不能上岗;注意力不集中不行……这份工作不能出一点错!
未来,“雕刻火药”的工作也许会由机器来做,但徐立平和无数像他一样默默付出的航天人,把时光雕刻成了信仰,会被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