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出席2025年省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就业增收、教育医疗、养老育小,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都是代表委员履职担当的努力方向。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办好惠民利民的实事,老百姓才会笑容更多、心里更暖、充实感更足。
就业就在“家门口”
职业面向“主战场”
抓好就业增收,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
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安置了10个镇的易地搬迁群众692户2688人。引进企业落地社区,引导群众就近就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将群众嵌入产业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担任该社区党支部书记的省人大代表张红霞,带领社区群众一道,将易地搬迁社区建设成安居社区、乐业社区。
“乐业才能安居。”张红霞表示,社区工厂为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提供了渠道,激发了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以产业带动就业是搬迁后续扶持的关键。结合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张红霞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易地搬迁社区发展配套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社区工厂的政策帮扶力度,加大对群众的技能培训力度,做好就业指导服务与供需对接工作,更好帮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陕西一直积极探索。
职业教育良性发展,会让职校学生的就业之路更加平坦宽广,助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在省政协委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惠朝阳看来,产教融合需注重理念更新与模式创新,确保职业教育更好地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面向产业、行业发展主阵地。
惠朝阳建议,深入推进“数智+”产业赋能,国家级产业园区和龙头职业院校携手先行先试,实现把职业院校办在经济带上,把专业群办在产业园区,把课程开设在生产车间,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农业吸引年轻一代
养老服务更加多元
在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中,做深“土特产”文章,推动特色产业增值效益更多留给农民,这是省人大代表、宝鸡扶风华泰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小娟的目标。
“我们带动村民种植高回报的经济作物,现在已经实现标准化种植猕猴桃1000亩。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带着大家一起销售农产品。”赵小娟说,“我们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猕猴桃1.5万多亩,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给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投身农业,关注农业,建言农业。赵小娟今年带来的几条议案建议,主要是“三农”领域的。她建议,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倾斜力度,重点加强新型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培训。
“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带头人、‘头雁’领路人、农村能人等的能力提升,直接关系着农业稳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她说,应出台更有吸引力的鼓励政策,吸引年轻人才到农村去,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添活力,为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增动力。
聚焦养老多元化需求,积极投身养老事业,这是省政协委员、西安唐城医院院长尉竞飞作出的选择。
尉竞飞主办的西安松鹤养老院是一家“开在医院里的养老院”。养老院创新推出“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将养老床位“搬”进老人家里,优先保障低收入家庭和优待服务对象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残疾老年人。
今年,尉竞飞总结自己在医疗、养老领域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关于加快推动医养结合、解决社会刚需老人养老问题等提案。
医保支付中的按病组(DRG)付费主要通过对疾病诊疗进行分组、“打包”付费,控制医疗费用,减少过度医疗现象。尉竞飞建议,医保DRG支付政策实现同城同病同价,进一步巩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提高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文化惠民全覆盖
普法宣传在路上
“文艺惠民下基层活动我们持续开展多年,几乎走遍了汉中所有的敬老院、养老院、乡村学校和社区,在基层达到全覆盖。”省人大代表、汉中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彭光琴说,“我们一直在尝试创新形式,尤其是把文艺惠民演出与义诊、青少年教育、乡村振兴、普法等结合起来,让老百姓更加融入其中。”
如何为基层群众提供更新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陕西融合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惠民水平,实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工程。
彭光琴提出,要走好致富路,推动“民歌+产业”发展,把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让陕南民歌“响”起来,让地方文化“火”起来。
近年来,陕西积极开展“普法惠民 伴您同行”公益法律咨询服务活动,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在公益活动中,志愿律师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事律师行业多年,省政协委员、北京市安理(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屈金冈一直致力于法律相关的公益活动。
谈到履职工作,屈金冈表示,自己去年参与了多项调研活动,围绕平安建设、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法律援助条例修改等议题展开扎实调研。
今年省两会,屈金冈重点关注涉及司法公正和社会民生方面的问题,并建议通过网络平台等搭建更多对话平台。
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忠实反映群众呼声,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陕西代表委员一直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