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占全国总人口19.8%。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成为高频词。针对如何更好地关爱“银发族”这一话题,我省代表委员纷纷提出建议。
方燕代表:保障老年人网络安全
老年人权益保障是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燕关注的重点。今年,她将目光投向老年人网络安全问题。
方燕表示,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适老化的推进,老年人上网呈现出多元化和普及化趋势。互联网重塑了老年人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要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切实保障老年人网络安全。
当前,社会上可供老年人使用的网络产品以及为老年人提供的网络服务层出不穷,质量参差不齐。方燕建议,相关部门要开展专项治理,加大对不良网络产品、网络服务的治理力度,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整顿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司法机关要及时受理相关诉讼,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应建立企业信用评测体系并组织评测,将网络安全等级评测结果纳入“企业信用评价”,对工作不到位的企业,及时指导、督促其改进。
如何更好地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方燕建议,要加强网络服务的适老化改造,优先推动新闻资讯、社交通信、生活购物、金融服务、旅游出行、医疗健康方面软件的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在日新月异的科技社会更有获得感。
崔亚丽委员:优化老年人医疗服务
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医,健康养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一直是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二级教授崔亚丽关注的重点。
崔亚丽说,家庭医生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对老年人来说,家庭医生能为他们提供上门巡诊、疾病监控、用药指导等服务,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为基层首诊及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崔亚丽表示,目前,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大多是基层公立医疗机构。为增加老年健康服务资源供给,有效弥补基层公立医疗机构人员资源不足等问题,需要调动民营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力量,投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崔亚丽建议,要设立民营医疗机构能力提升专项资金,提升民营医疗机构的能力水平,在卫生管理部门监督和相关公立医疗机构指导下,使民营医疗机构实现对重点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的高质量签约服务。要依托网络管理平台,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和质量控制体系,对民营医疗机构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人员进行线上培训考核,设置服务覆盖度、群众满意度等考核指标,不断提升民营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马红丽代表:实现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农村养老问题是全国人大代表、畅家村党总支书记马红丽一直关注的问题。在她看来,农村养老是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许多农村老年人的子女在县城或者大城市定居,一些农村老年人习惯农村生活不愿进城,还有一些因为在城市生活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又不愿成为子女的负担,依然选择在农村留守。“拿我们村来说,800多名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近一半。农村养老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必须加大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力度,更好地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马红丽说。
马红丽建议,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对农村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逐步提高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补贴,加强农村适老化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持续完善土地、设施、税收等支持政策,坚持市场化思维,鼓励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升县域养老服务水平,保证农村养老市场的有效供给。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养老机构同职业院校建立联动机制,探索制定养老服务人员工资同职业技能等级相关联的薪酬匹配制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