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现代化的中国,必然是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必然是高品质的中国。
回望2023年,全省上下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全面动起来、干起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2023年3月24日,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7月13日,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召开;9月28日,全省开放发展大会召开;11月30日,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召开……高质量发展的画卷,铺展在三秦大地各行各业。
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坚定有力。代表委员们表示,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实践中作出新贡献。
上下同欲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随着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务实举措落地实施,陕西民营经济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代表委员们表示,陕西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让民营企业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营造全社会尊重创业者、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我省积极为民营企业在发展上解忧、环境上解压、政策上解惑、帮扶上解渴,切实以理念之变开创陕西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省政协委员、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吴铁说。
深入千余家民企和商会组织开展调研;举行季度月度政企恳谈座谈会,畅通党委、政府与民企沟通协商渠道;建立民企与科研机构合作机制;开展“民企市县行”活动,推动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发展;高规格组织承办秦商大会……省工商联关注的重点始终是如何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发展。
吴铁表示,省工商联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等方针政策要求,围绕全省“三个年”活动部署,用心用情为民营企业提供支持帮助,持续推动陕西民营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依靠创新驱动积蓄发展动能
西安“双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00亿元、就地转化率同比提升近5个百分点……过去一年,陕西一手抓战略科技力量,一手抓创新主体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代表委员们认为,要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育主体、做平台、强产业、优生态‘四大工程’同步推进,成效明显。”省人大代表、宝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峰科说,宝鸡高新区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7户、省级瞪羚企业16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1户;建成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获批运行全省首批、全市首家秦创原地市协同创新基地;引导航宇光电、拓普达钛业等企业在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设立技术研发中心;联合长安银行推出“企业创新积分贷”,帮助企业融资76亿元。
李峰科表示,要谋划出台更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支持政策,积极推进秦创原宝鸡创新港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人才公寓等项目,聚力将宝鸡高新区建设成为西部创新驱动示范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全市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代表委员们认为,扩大开放是强陕兴秦的关键一招。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前沿阵地,陕西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使命在肩、责无旁贷、机遇空前。
作为陕西最大的基地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加快构建面向中亚、南亚、西亚的空中运输通道,2023年累计安全飞行190142小时、起降81188架次,已超过2019年的水平。
“我们将加快完善航空网络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开创新局面。”省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党委书记谢鹏军说,2023年冬航季,西北分公司有国内通航点71个、国际通航点7个,基本形成以西安为区域枢纽、辐射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为进出西北区域旅客提供了便利。
谢鹏军表示,为进一步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他们将结合地方实际,适时新开西安至米兰、达卡等地的国际航线,加强区域空中通道建设。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群众福祉的不断增进,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
过去一年,陕西在稳增长的同时持续擦亮民生底色,推出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落细一件件民生实事,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技能培训让务工人员对生活更有信心;群众在家门口通过专家“远程会诊”获得诊治;在社区老年餐厅吃到可口饭菜的老年人露出欣慰的笑容……三秦大地上,群众的获得感彰显民生成就。
代表委员们认为,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真实反映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服务群众中发挥应有作用。
省人大代表李朝鲜是礼泉县西张堡镇白村社区党委书记。他说,近年来,社区党委坚持项目化带动,做好“土特产”文章,通过制定科学的全域发展规划,促进农民向新型社区聚集、产业向现代园区聚集、土地向规模经营聚集,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2023年,该社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余元。
“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带领群众做优做强特色产业,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群众持续增收、生活更加美好。”谈起未来的发展,李朝鲜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