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聚焦2020年陕西两会 / 正文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群众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动力

——聚焦第二场省政协“委员会客厅”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01-17 08:33 作者:陕报记者 齐小英 周明 刘居星

1月15日,3位省政协委员(左一至左三为李侃社、李晖、郑翔玲)

在“委员会客厅”,接受多家媒体集中采访。 陕报记者 张辰摄

1月15日,窗外雪花飘飘,省政协“委员会客厅”里却暖意融融。3位省政协委员应邀来到第二场省政协“委员会客厅”,道民情、抒民意、谈思路、话实干,围绕增进人民福祉、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畅谈体会和收获。

郑翔玲委员:

从“发红包”到“扶产业”

正大制药集团总裁郑翔玲一直心系家乡,多次回到陕西老家,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献计出力。她说,多年前,每次回家乡时,都会包许多红包、带各种糖果表达心意。近些年,她看到家乡村容村貌越来越美,乡亲们发展产业的劲头越来越足,乡亲们脸上绽放出的灿烂笑容,流露出了满满的幸福感。

前不久,郑翔玲率领港澳秦商联合扶贫代表团,又一次回到家乡。代表团设立6000万元扶贫基金,首期到账2000万元全部用于扶持家乡产业发展。此行,郑翔玲在柞水县调研了木耳菌包生产线、旅游产业扶贫等项目,鼓励港澳秦商企业家与当地加强联络,为两地企业牵线搭桥。“群众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动力。”郑翔玲说,“脱贫攻坚需要集聚更多人的智慧和力量,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点亮’更多人的爱心,帮助更多贫困群众致富。”

对于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郑翔玲有很多思考。她认为,农产品要做出特色、做出品牌,才能提升知名度、增加群众收入。这就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在标准化建设上下功夫,统筹规划、降低成本,最大程度地让利于民。

李晖委员:

让施救者少些“顾虑”

近年来,医生在飞机、火车、公交车上对急危重病人施以援手的事情时有发生。在人们为施救行为点赞之余,施救者遇到的“尴尬”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李晖曾亲身参与过一起“空中援助”,但随后空乘人员让其填写很多涉及个人信息的表格,并要求出示医生执照证明,则完全出乎她的意料,让她多了些顾虑和担忧。

李晖坦言,应在类似事件中对施救者加强保护,让其“安心”施救。她建议,应尽快在法律制度层面给予保障,赋予公民参与救助义务和享有免责权利,并建立奖励机制,这样才能鼓励更多具备急救技能的公民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现场救护。同时,普及公众急救处置知识,增强市民的急救意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

李侃社委员: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有着36年教育实践、12年履职经历的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李侃社,几乎每年的提案和大会发言都围绕着教育。在“构建大教育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的大教育体系、实施社区教育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他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调研,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

这几年,李侃社在乡村调研中看到,许多乡村学校校舍、多媒体设备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民生之基在教育,教育之基在教师。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李侃社认为,乡村人才的培养,还需进一步吸引更多优秀教师。

李侃社说,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提高乡村教师待遇,鼓励年轻教师投身乡村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同时要提升本土师资的质量。在李侃社看来,本土师资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了解乡村实际、了解学生情况,对乡村的认同感较强,更能安心、专心、精心于乡村教育。配强乡村师资力量,能进一步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让乡村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