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南市体育局坚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设施、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五位一体”统筹推进,体育场馆设施全面改善,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勇创佳绩,体育产业亮点纷呈,高水平赛事赢得各方关注,连续两年入选人民网“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榜单涵盖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单位及4个直辖市)前50名,书写了渭南体育事业的光辉篇章。渭南市体育局先后荣获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突出贡献奖、十三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特别贡献单位、陕西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特别贡献奖等殊荣,连年被评为全市年度考核优秀单位、人大询问评议先进单位、人民满意“双十佳”单位、深化改革先进单位等。
加强政策制度建设,保障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十三五”以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渭南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渭南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渭南市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关于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广体教结合模式持续推进足球改革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制度保障。
坚持体育惠民理念,构建全民健身新格局
加快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将全民健身活动、公益培训、健身指导等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每年举办群众性赛事活动百余场次,周周有赛事,天天有活动,县县有特色。全市体育社会组织达152个、健身活动站点达359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5600余名,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超过220万人。建成了省内一流的体育中心和全国一流的青少年体校,县级体育场馆全面提升改造,各类体育惠民工程遍及城乡,渭河全民健身长廊惠及沿岸群众,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建成投用,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实现常态化,充分体现了“为民所建、为民所用。”
深化体教结合工作,夯实青少年体育基础
以“体教结合”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将体校纳入义务教育序列,将体校教练员招聘纳入事业单位高水平人才引进计划,将体校运动员伙食补助、训练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成功创建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省体教结合推进会在渭南举行。在2018年8月的省十六运会上,以金牌第三、团体总分第四的优异成绩,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创历史最好成绩。成立了陕西信达篮球俱乐部和陕西天泽女子篮球俱乐部,填补了陕西职业篮球的空白,将代表陕西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实施“渭南足球发展行动计划”,引进两名阿根廷外教,与西安体院、长安竞技、北京恒圣合作,建立青少年足球基地,以足球为突破口,推动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
加强产业融合和资源整合,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以“体育+”为抓手,推动体育、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先后落户,大荔县以体育产业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获评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典型案例,华山户外运动基地等4个项目入选全国优选体育产业项目名录。与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合作编制完成体育产业发展规划。陕西首个羽毛球拍专业制造企业建成投产。市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支撑的体育产业发展态势初步显现。
积极承办重大赛事,打造幸福渭南新名片
进一步完善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近三年先后承办“丝绸之路.华山杯”国际足球赛、马拉松赛、自行车赛、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青少年田径赛、全运会青年男子篮球附加赛、青年女子篮球赛、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WCBA全国女子篮球联赛、中国足协甲级、乙级联赛及全国游泳、举重、射击、体操、竞走、跆拳道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107项、8700余场次,参与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2017年承办的陕西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在规模、受众、效益、影响等方面创陕西群众体育之最,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中甲联赛伊始,在全国首创开通“球迷专列”,推出“看中甲、赏渭南”平价旅游项目、加开球迷摆渡公交车等举措赢得广泛点赞,前三轮上座率位场均24516人,成为中甲赛场上一道亮丽风景。
加强体育对外宣传,讲好渭南体育故事
开设渭南日报《多彩体育》、渭南广播电视台《我运动我快乐》和《体育之声》等专栏,开展“全民健身日”有奖征文、“老百姓眼中的体育赛事”专访、“最美体育人”评选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全民体育氛围。近年来,渭南体育事业发展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及腾讯、新浪、凤凰、华商网等新兴媒体的高度关注,全年刊发赛事报道千余条,百度词条达到8000多万条,极大的宣传了渭南、展示了渭南,提高了渭南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体育成为城市又一张亮丽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