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陇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逆行而上,在疫情防控最前沿践行初心使命、彰显责任担当。在与疫情战斗的过程中,一群别样身影格外引人注目,昔日温柔细腻的“她”们,放弃一身柔软,变身“铿锵玫瑰”,身披铠甲筑起一道疫情防控坚强防线。
最美逆行者的义无反顾
3月10日下午,第二批驰援西安、宝鸡的18名陇县医护人员踏上逆行征程,奔赴抗疫前线,她们大多是“90后”,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坚定和勇敢。
“上次驰援西安,我们光荣完成使命,这次保卫家乡,我们也一定会平安凯旋。”陇县人民医院护士李青,主动请缨,第二次参与驰援,1993年出生的她,经验丰富,信心十足。
同样二次出征的还有1991年的张丹妮、1990年的景盼盼……这些正处花样年华的姑娘们,面对疫情,没有害怕、没有退缩,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用实际行动诠释“90后”的责任与担当。
“上次去西安,我爸妈担心的几天睡不着觉,最近我妈身体不太好,报名的时候我就没敢告诉他们,偷偷的就跑出来了。”景盼盼俏皮地说,“他们虽然担心我,但是一直都很支持我,等我回来,第一时间就去向他们报到!”
舍小家为大家的帮扶之爱
城关镇店子村,位于城郊结合地带,是一个有着3713人口的大村,人员流动大,疫情防控任务重、压力大。
店子村第一书记曹玲凤、驻村队员崔英看起来都是柔柔弱弱的娇小形象,但自疫情以来,她们已连续吃住在村好多天了。
提起家里,崔英的脸上闪过一丝担忧,她的老公在外地工作,刚上小学的女儿无人照料,只能放到亲戚家帮忙看管。连日来她和村组干部一起,连轴转着入户排查外来人员、召集组织核酸检测、为居家监测人员提供管理服务……
“我的小家需要我,店子村的大家更需要我,村上防疫任务重,我不能给大家添乱。”眼看到了饭点,崔英迅速调整情绪,提着群众订购的物资又出门了。
“驻村半年多了,村上干部和群众平常没少照顾我们,好多大娘大妈都把我们当女儿看,特殊时期,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第一书记曹玲凤说,“村上人员情况复杂,排查上来的数据要反复确认,才能给县上提供最确切的疫情防控信息,不能让网格员的努力、群众的支持因为我们的失误付诸东流。”
“战地”记者的前沿记录
在防控调度会现场、在高速路口执勤卡点、在核酸检测点位、在物资保障前沿,都能见到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张建英的身影,她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了陇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奋战疫情的点点滴滴。
社区、卡点、示范岗,就是她工作的镜头阵地。她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用记者敏锐的思考和独特的视角,记录一线工作人员抗击疫情的工作场景,采访志愿服务者的抗“疫”风采,挖掘“战场”背后的暖心画面,用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个专题报道、一篇篇“作战日记”,为在疫情防控一线倾情奉献的工作人员鼓舞士气、加油助威。
为了更好呈现多元、立体、情感充沛的高质量战“疫”画面,张建英身兼数职,拍照、采访、撰写、编辑,一个人完成多项采写工作,凭借娴熟的专业技能,加班加点与时间赛跑,全力做好、做精每一篇新闻稿件。连日来,她共采编疫情宣传稿件10余篇,平均一天发布2-3篇,为弘扬正能量,凝聚防疫力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菜篮子里的“市场卫士”
疫情期间,蔬菜粮油储备和价格稳定成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保障供应,稳定市场,平稳物价,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闫君莉几乎“泡”在了市场里。
几天来,她和执法队员一起,跑遍了城区的各大超市、粮油门市,密切关注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动态,细心记录每一个小数点的变化,耐心指导经营者明码标价、诚信经营,严厉打击趁机涨价、哄抬价格行为。
“稳定市场,就是稳住全县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底气。市场是我们战胜疫情的主战场,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决守护好县城居民的‘菜篮子’,杜绝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满足群众日常生活消费,避免出现社会恐慌。”闫君莉说。
(中共陇县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