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都出去,我不过是去了趟西安,我是把啥罪犯下了”。“哎呀,兄弟,感谢你,真的是太感谢你了”。这是彬州市北极镇车村一名隔离监测户王某对张彦飞说的最有代表性的两句话,虽然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人,但是王某说话的内容、语气和感情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彬州市人民检察院派驻北极镇车村驻村工作队的一员,张彦飞的工作从疫情防控集结号吹响以来,便没有了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只要是在这个村子里一切相关的工作,不管早晚,不论凌晨还是饭点,只要有需要,作为工作队里最年轻的干部,他时刻冲锋在前。
全村240多户居民,他和工作队的同志连夜走访,逐户摸排,共排查出11名中高风险地区来彬返彬人员,随即与镇村干部采取居家隔离措施。但就在这时,12月21日从中风险地区返彬的王某,因对其家门口张贴居家隔离提示,限制其随意外出心怀不满,对上门进行回访问询的张彦飞出言不逊,并拒绝配合相关工作。
初入职场,还有年轻人火气的张彦飞心里想着“我还不都是为了你,为了村里人,你当我是为了自己?凭什么这样说我”。刚准备开口与其争论的他被同行的第一书记拦住,并语重心长的告诉他“我们在检察院工作,你会遇到比这更能刺激你神经的场面,但是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你要明白,许多事情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你要学会思考,学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思考。”这样的教诲是他没想到的,他原本以为在案件中才会学到的经验,在这一扇紧闭的大门前,就这样不经意地出现。他开始思考、开始尝试着把自己带入王某的处境去理解,他想到了王某日常生活受限带来的不便,门口贴的提示抹不开面,怕成为村里“病毒源头”的提心吊胆,正是这些复杂的情绪,才让他不知如何自处,所以才会这般宣泄情绪。
至此,他把王某当成了自己的“包抓户”,从微信上的嘘寒问暖,到隔着大门的肺腑之言,从一趟趟送去的柴米油盐,到询问记录的一板一眼。这个年轻人终于融化了王某心里的坚冰,到现在两个人虽然还是隔着大门尚未谋面,但却已称兄道弟、相见恨晚。
面对疫情的考验,每个人都像是站在人性的镜子前,总有人选择打破规则,反射出自己的不堪。但在面对一些主观上没有恶意,更多的是迫于无奈的选择时,我们应该做的,不该是简单的嘲弄或者批判,而是应该像他一样,多想一些,多走一步,多做一点。和谐的社会并不止于法律的审判,更应该在时时处处都能多一些人性的光辉和温暖。
(中共彬州市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