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红手印,没有抗疫宣言,
没有军令状,没有防疫铠甲......
信仰就是红手印,使命就是宣言,
行动就是军令状,拥护就是铠甲......
疫情无情,书记有爱,
自觉行动,响应号召;
逆流而上,攻坚克难,
迅速集结,发起总攻;
凝结“红色堡垒”,筑牢抗疫“防火墙”,
党心民心同心行,共书抗疫“告白书”!
“千家人的书记”千华
“防疫工作千头万绪,说到底就是千家万户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事情”,这是豆家便民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千华的防疫信条。作为一位有着38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老基层”,没有谁比他更了解基层的情况,比他更清楚辖区群众的底数。自疫情蔓延以来,他的灯不到凌晨两三点似乎就没有熄灭过,有人说他年纪大了睡不着,只有我们知道这是“焦灼”“心忧”,要落实守好永寿“东大门”的职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靠前指挥、积极谋划、率先士卒,除了落实防控常规动作以外,还创新自选动作,坚持“自主摸排+会商研判”白加黑制度,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落实党员联系“重点人群”制度,确保辖区居家监测户,户户有人包,事事有人管,稳得住、不添乱;灵活运用科学轮班调度制度,见缝插针,下沉办公室、辖区志愿者力量交叉参与核酸检测、卡点值守等防控工作,确保人人有事做、个个顶得上。另外,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东大门”的“守门员”,一旦有空闲,就要去上面看看坐坐,亲自指挥、亲自参与、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只有这样才能心里踏实。
“大肚子书记”吕文贤
铁肩担重责,“疫”线铸“铁军”。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攻坚期,“大肚子”书记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她是常宁镇纪检书记,被镇党委临时委派到中心加强领导力量,她一直想要生个二宝,前几年脱贫攻坚压力大、身体不好一直没怀上,今年39岁的高龄终于怀上了二胎,大家都为她高兴,也为她担忧。这段时间她比任何人都“小心翼翼”,挺着6个多月的大肚子来回奔波,还要坚守防控监督检查,她灵活运用日常检查与不定期督查方式,严督细查,发现问题事不过夜、一抓到底、跟踪指导、落实整改、逐一销号,确保疫情防控三级组织责任到位、管理到位、管控到位。她说:“疫情期间,任何事情都不是小事,但也不能拿‘放大镜’查找问题,软硬兼施、严管厚爱,才能铸就防疫‘铁军’”。
“变身书记”胡振国
抗疫征程风雪急,担当作为正当时。他是陕中烟派驻永寿县常宁镇豆灰村的第一书记,“这人白白净净、瘦削高大,斯斯文文,一看就是大地方来的,不知道能不能安下心来干事”,这是乡亲们对胡振国的第一印象。自驻村以来,他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壮大村集体产业,帮助乡亲们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尤其是疫情传播以来,他就像“困”在了这里,“捆”在了村里,不能回西安的家是事实,实际上他也没想过要回家,因为这里还有他的“大家”需要守护。“指挥调度、走访摸排、管控疏导、卡点值守、一线报道、宣传稳心”,他样样参与,件件到位。“咱村书记‘牛’得很,没想到还是个多面手,会变身”,这是村民现在的真实感受。是的,“变身书记”真的会变身,哪里需要去哪里,千变万化还是一条心——为民服务燃烧自己的初心。
“闲不住的书记”谈涛
小家、我之爱也;大家、我之责也。他是常宁镇何谈村党支部副书记,本来准备回西安给儿子看病,没想到赶上西安疫情爆发,这下封城真的回不去了。在家闲了两天之后,他觉得哪里都难受,他知道病因就是“闲不住”,是病就得治。12月27日,他主动申请加入长延堡社区紫郡长安小区志愿者队伍,负责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物资登记发放等工作,就这还不够,他放心不下他那个山旮旯里的“大家”,每天都要打电话掌握村里的情况,坚持“云办公”,协助做好防控台账统计,联系何谈村在中高风险区务工人员,询问现状安抚定心。“平时我都是如履薄冰的守护小区人的‘绿码’,生怕它变色了,溜走了,等到解封了,我要回村里看看大片绿油油的麦田,那才叫舒坦”,这是80后书记谈涛的新年愿望。
11个村党支部书记
群雁高飞靠头雁,船载万斤靠舵人。像这样的书记,基层还有很多,有书记们的率先垂范、一线指挥,我们坚信,疫情必将战胜,春天必将到来。2022年,书记们会很忙,如何从防疫战场稳妥的延伸到乡村振兴战场,这是他们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永寿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