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区疫情防控一线,有一个个忙碌奔波的身影,他们中有的是基层干部,有的是派出所民警,有的是社区工作人员,有的是党员志愿者……他们的身影虽然谈不上高大伟岸,但却有着同样的坚定和执着。长安居民群众因为有无数个这样的“守护者”而感到安心和温暖,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定能因为无数份他们这样的坚守而赢得胜利。
物资保障“不掉链”
物资保障是疫情防控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支撑,长安区坚持未雨绸缪、强化统筹协调、密切协同配合,坚决把物资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及时有效满足防疫需要。
一大早,在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储备组的张乐正在和同事们为周转库房过小的问题而奔波着。在各方协调下,防疫物资储备库房定在了长安三小的车库里。现在,他们迫在眉睫的工作是将今天已经订购送货的五六辆车的物资尽快转移到新仓库。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张乐的电话频频响起,全都是关于防疫物资发放、协调统筹、购买物资等内容,接完一个又一个,平均三五分钟一个电话。
“后备箱装的是晚上临时睡觉的物品,指挥部床位有限,困了累了我就在车上眯一会儿。”平时来不及回家洗漱、睡觉,张乐干脆将日常用的东西直接搬到了车上。
一阵忙碌后,张乐又驾车回到物资领取办公点,马不停蹄地处理起办公室事务,上网订购核酸采样管、条形码,选择更换防护服大小号。他一个人负责物资采购全流程工作,从供货商的遴选、供货的数量,库房每天的出货量、消耗量,实时跟踪供货位置,办理进出通行证,协调搬运工、转运车辆,以及周转仓库的规划、设置隔断等等,大的工作环节有七八项,具体实施起来细枝末节的工作环节近20项。
已到午饭时间,张乐来不及吃饭,拿了几桶方便面,便与同事急匆匆前往防疫物资储备库房,引导物资货车到新的仓库地点,迅速将到达货物安置归类。
张乐说,“疫情防控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作为其中普通的一员,我必须不停地向前冲,不停地奔跑,不停地克服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新困难,坚决做到不掉链子,全力保障防疫物资全方位、高效率、精准化供应。”
“脖套”女警“不掉队”
面临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长安公安以党建为引领汇聚抗疫力量,全警闻令而动、逆向而行,用责任与担当筑起一道战“疫”的牢固防线,守护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在大兆街道康王村核酸检测点,一名手拿喇叭的小个子女警来回奔走,提醒群众戴好口罩、有序排队,洪亮的声音、温馨的提示和脖子上戴的“脖套”让她显得格外突出,不少群众还主动送上关心问候。
警名叫王卓莹,是公安长安分局大兆派出所户籍民警,因为长期坐窗口为群众办理户籍业务导致脖子出现不适症状,经医院诊断为“颈椎反曲、错位”,但因辖区前段时间派出所户籍业务量大,无暇接受系统治疗,为了缓解疼痛只能在医生建议下带上脖套坚持工作。
疫情爆发后,派出所户籍业务暂停,单位领导安排她休息缓解,但她却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希望到疫情防控一线去工作。她说,“广大群众都在齐心抗疫,身边的战友更是克服各种困难全员上阵,我身为青年民警,关键时刻决不能掉队!”
最美“夫妻档” 携手逆行
没有人生来勇敢,只是他们在危难中选择逆风前行、守望相助。在长安区抗疫一线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是夫妻,也是战友,他们互相鼓励,携手守护万千群众的生命安全。他们是郭杜街道樱花路社区的最美抗疫“夫妻档”——郭建、许小亮夫妇。
今年43岁的许小亮,是樱花路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自本轮疫情爆发以来,她和同事们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负责社区的排查、管控、流调密接人员等工作,同时还要对包抓小区的隔离户进行定期巡查,及时解决群众居家隔离期间生活、心理上的困难和问题。
没过几天,许小亮的爱人郭建也加入到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队伍里,与妻子并肩作战。跟爱人同岁的郭建是一位有着20多年党龄的退伍军人。受疫情影响,他所经营的火锅店选择关门停业。当他看到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只能在大冬天里吃泡面时,他便和爱人商量决定为一线人员送热乎饭。
冬至那天,夫妻俩一个在核酸检测现场协助医护人员维护秩序,另一个忙着准备60名一线人员和志愿者的饺子。“从早忙到晚,虽然照顾不到两个孩子,但我们想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可以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每个人都有责任守护家乡平安。”
最酷退伍兵倾力奉献
“老康,我们点上的物资啥时候到?”“老康,我们这里有病人需要转送。”十分钟之内,志愿者老康大概接了五六个这样的电话。
今年52岁的老康名叫康小涛,家住长安区郭杜街道郭北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位退伍军人。面对突发疫情,老康找到村党支部书记表示想当志愿者,为周边社区小区送生活物资。村书记劝说他年龄大了,志愿者的事情留给年轻人干。老康立马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一名退伍军人,当志愿者和年龄没啥关系,我对咱这周围情况熟悉,我必须可以。”
经街办批准后,老康加入了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退伍军人志愿服务队,负责为郭杜辖区的锦湖街、樱花路、北街等社区各个核酸检测点配送医疗耗材,接送需要看病的居民到医院就医。老康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定要执行好。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在指定地点接物资,然后送到各核酸检测点。接送就医患者时,他按照要求完成最后一步消杀工作后才让患者离开。老康说,“特殊时期,正是我回报社会的时候,不管何时走到哪,咱军人作风都不能丢,咱共产党员的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