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踏“疫”而来、不计安危,只为践行昔日立下的光辉誓言;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迎难而上、义无反顾,只为助力白衣天使疫情防控;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冲锋在前、无所畏惧,只为迎来疫情阴霾的柳暗花明。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退役军人。
组织需要的地方,就是我的岗位。在村口交通查控点,寒风刺骨的大夜班(凌晨12点至8点)是令人最煎熬的班次,雨雪交加的值班夜晚更是考验人的意志力。“我是当过兵的人,我是党员我先上。”武功镇八一村“兵支书”马路率先承担起值夜班的工作,在寒冷和风雪中示意停车、扫码、测温、核查登记,力行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以实际行动在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疫情防控一线上践行初心使命。
马路曾在部队服役十六年,多次获得二等功、三等功、优秀士兵、优秀士官等荣誉。自本轮疫情暴发以来,作为村支书,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全村党员放弃休息,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落实“战时”机制,坚守阵地,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指挥部与一线的“连接点”,就是我的战场。路卡口的设立、增加,卡口人员的调配,重点人员的管控,最新政策的落实,全员核酸的采集……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这些看似理所应当、自然而然发生的“小事”背后,凝结着刘新波和专班办公室同志们不分昼夜地分析、协调。
刘新波是武功镇疫情指挥部的中坚力量,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主要负责重点人员的管控、流调人员信息的核实、防疫政策的解读、“五包一”防控责任的落实等。疫情期间,面对频繁下发的临时性紧急工作任务,他临危不乱,安排得井然有序,“24小时待岗,随时冲锋”的无节假模式是他的工作常态。不论时间多晚,只要接到上级文件、工作指令,他都在第一时间上传下达,跟踪督导、报告反馈,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保证了各项政策、政令以及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同时,他积极探索,提出了目标现任制等多项建设性的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效率。
志愿服务,无论老少我们都是“兵”。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武功县武功镇的退役军人们纷纷响应,争当志愿者,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关键时刻,就要站出来、冲在前。”武功镇徐杨村退役军人王毅超,今年已经67岁,看到全省确诊数据不断增多,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近日,他主动向村委会提出要到村里的疫情防控检测点去值勤,对进出村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核查、登记、测量体温等。“国家有难的时候,我能再为国家做点贡献我感到很自豪”,一句朴实的话语充分展现了古城退役军人“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奉献和担当。
(武功县武功镇党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