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社区的这些天,我和社区同志们扛过政府的爱心菜,也敲过居家隔离户的门,凌晨紧急集合过,深夜11点还在统计蔬菜单。一天下来,手常常冻得发紫没有知觉,心里却始终热得不知疲倦。”1月8日,省科技厅工作人员、北京大学博士选调生赵志英在她的抗疫手记中写道。
2020年9月以来,赵志英一直驻守在省科技厅的定点扶贫村安康市紫阳县城关镇双坪村。2021年12月中旬,她刚刚从扶贫村返回西安。“一接到单位的征集电话,我想都没想主动要求下沉社区。我想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危急时刻最朴素最本能的回应。”在决定下沉社区的那一刻,她写道。
社区报到第一天,赵志英被安排在核酸检测组。15分钟后,她穿上防护服在核酸采样点扫码处上岗。“经常遇到年迈的大叔大婶,扫码没有成功时,脸上满是局促和不安。而一句‘您别着急,多试一下就好了’让老人家露出安心的笑容,感谢的话也时常回荡在耳畔。于是,每天看着系统中收录的2781个名字,都是一份心安。”她记录了在核酸检测工作中收获的感动。
“一天下班回到家,社区微信群里多了60多条接龙买菜的消息。我意识到,为居民提供生活物资保障是与抗疫同等重要的事。”第二天一早,赵志英立即与社区负责人商讨物资供应的方案,细化订单统计、资金收取、收发货等工作,主动对接中国邮政购买平价菜并达成稳定合作。当晚,他们就为社区82户居民订购了1600余斤的蔬菜包,并在元旦当天组织志愿者派发完毕。“这次在朋友圈看到的不再是买不到菜的焦虑,而是点赞与感谢。那个时候,我觉得跨年夜里寒风中的等待与坚守是那么值得。”为社区居民发完新鲜的蔬菜,她写下这些文字。
“在社区防控一线,我亲历了伙伴们不讲条件的尽忠职守与互相补位,目睹了邻里的守望相助。虽然身处疫情之中,但我少了胡思乱想,多了稳扎稳打的干,这份勇气和坚定来源于随处可见的恪尽职守!”她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