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催千树发,日染九洲新。
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战带来新的挑战和困难,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要付出更加艰苦卓绝的努力。“越是接近目标的时候,前进的道路愈加艰辛;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临近登顶前的冲刺,就越需要一鼓作气、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时隔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团上发出了闯关冲刺的最后号令犹然如新,引人警醒。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当此最“吃劲”的时刻,我们越要再“加把劲儿”,助推脱贫攻坚跑出“加速度”。
坚定立场不动摇,心怀造福万民的“心劲儿”。初心不改,才能信念坚定,才能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与使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承诺。从五中全会的“扶贫攻坚”到现在的“脱贫攻坚”,为了这个郑重的承诺,习近平总书记7次召开攻坚专题座谈会。正是当代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推动着中国波澜壮阔的反贫困斗争。当年,聂荣臻元帅曾在河北阜平战斗生活,留下了“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心愿。我们共产党人必须有这样的为民造福情怀,牢记“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的古语。只有心怀人民和国家的“诗和远方”,保持对人民群众的亲劲,坚定正确的人民立场,树立人民至上的思想根基,牢记党员干部的责任使命,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才能更清楚、更明确自己的现在,才不会有停顿歇脚喘气的想法,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宏图愿景才有可期。
咬定目标不放松,绷紧狠抓工作的“韧劲儿”。坚持不懈狠抓攻坚工作落实,只有保持韧劲,做到思想不乱、精力不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才能解决问题,把工作落到实处。2月18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6个藏区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四川藏区实现了全域脱贫摘帽。2月27日,陕西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实践告诉我们,脱贫攻坚,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越往后成本越高。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决胜全面小康,面对新时代下脱贫攻坚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作为扶贫干部,唯有绷紧“韧劲”,咬定脱贫标准不放松,聚焦人民幸福挑重担,一件一件抓落实,秉承“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那股韧劲,对已经认定的事情坚定不移,持之以恒,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接着一步走,把工作当做事业干,把岗位当做阵地守,把奉献当做本分看,把疫情对脱贫攻坚造成的“摩擦”降到最低限度,
不破楼兰终不还,饱含干事成业的“拼劲儿”。尽管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进展,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脱贫攻坚从决定性进展到全面胜利,还面临许多“硬骨头”和“险滩”。从脱贫任务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艰巨;剩下的贫困人口中特殊贫困群体脱贫难度大;从扶贫工作看,部分基层干部扶贫内生动力不足,急躁情绪与消极拖延并存,或存在急功近利;部分贫困地区出现“摘帽综合症”。狭路相逢勇者胜,关键时刻看作风,焦裕禄曾说:“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正是这种敢于直面困难的斗争态度,鼓舞了兰考干部与灾害做斗争的信心和勇气。河入峡谷,风过隘口,当此紧要之时,更需要我们秉承焦裕禄大无畏“向前行”决心和拼劲,主动出击,创造条件,闯关破隘,爬坡过坎,拿出“穷棒子”和“硬骨头”的精神,在艰难困苦面前,锻炼斗阵胆略,向困难“叫板”。
“滚石上山,唯有咬牙才能登顶,逆水行舟,一蒿松劲就退千寻”,其言甚是。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面对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唯有坚定“一片初心在人民”的造福情怀,鼓起“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儿,化钝为利,逆流而上,践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使命,才能够续写减贫的“中国奇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