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正文
武警陕西省总队延安支队执勤一大队执勤一中队72年传承“南泥湾精神”

把初心镌刻在红色沃土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9-10-28 08:52 作者:孙海华 李建国 姚欣

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它诞生于延安这片红色沃土,72年的奋进历程,是一部辉煌创业的光荣史,更是一部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时代篇章的奋斗史——

  这里曾是359旅革命先辈们奋斗过的地方。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及日军的经济封锁,在南泥湾展开了举世闻名的大生产运动。72年岁月沧桑,时代巨变,这里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南泥湾精神”却在这座军营里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

  官兵们矢志不渝,将“南泥湾精神”传承72年,依靠的理想信念就是“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深秋时节,记者来到南泥湾,走进武警陕西省总队延安支队执勤一大队执勤一中队,解读这支部队“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密码。

    先辈的足迹

  “爷爷,我沿着你和父亲的足迹参军入伍了。”今年3月,中队组织的一次演讲活动中,列兵王先举的演讲引来阵阵掌声。王先举的爷爷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立过战功;父亲也曾是军人,在部队训练拔尖,表现优异。从小,家里就以军人的标准对他严格要求。

  在家庭熏陶下,大学二年级时,王先举选择参军入伍。

  到中队第一天,指导员带领大家参观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王先举认真聆听着每一个故事。心生敬仰的同时,一个问号也在他心中升起:在那样艰苦卓绝的年代,是什么支撑先辈们生产和战斗?

  当兵的新鲜劲一过,王先举的失落感油然而生,这与他鹰击长空、铁甲雄兵的理想落差太大。他哭过,无奈过,甚至抱怨过,直到那次和有着15年军龄的老兵龙宜涛的聊天。

  “为什么一个人能15年如一日,坚守在山沟?”王先举问。“这片土地,总得有人守吧?”龙宜涛答,“你不肯付出、我不肯付出,谁来付出?”

  “班长,那信仰是啥?”王先举又问。龙宜涛还没回答,一旁的排长陈喆就讲起了龙宜涛的经历:龙宜涛曾是中队应急班班长,当班长的7年间,他多次参加比武获得优异成绩,带的20多个战士也成为骨干、训练尖子。2015年,中队扩大农田面积,急需一名责任心强、踏实肯干的种植员,中队党支部决定任命龙宜涛为种植员。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把一个全面过硬的战斗班班长安排到后勤岗?他们不知道,中队党支部看中的,正是龙宜涛的踏实履职精神。党员大会上,龙宜涛态度坚决:作为一名革命军人,党叫干啥就干啥!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种植员没当多久,中队的庄稼生病了。有人劝龙宜涛返回中队当班长,说他干不了这活儿。哪知龙宜涛当众立下“军令状”:庄稼种不好,我自愿接受处分!

  没多久,中队农副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年产瓜果蔬菜达两万余斤,官兵们纷纷竖起大拇指。面对赞誉,龙宜涛说:“听党指挥的意识有多强,执行的力度就有多大。”

  王先举恍然大悟:老班长的经历,让自己明白了“取舍”的意义。“以前,总看同学、朋友在微信朋友圈晒豪车、晒度假。现在才明白,这些恰恰是军人所不能追求的。”他把手机上交保存,一门心思投入学习训练中。不久前,他又给自己定下新目标: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冲锋……

  忠诚的底色

  走进执勤一中队的荣誉室,一块介绍中队历史沿革的展板格外引人注目。去年3月,中队再次面临改革整编,部分官兵面临分流。官兵们都不愿离开这个光荣的集体,不少人掉了泪。但宣布命令那天,十几名官兵态度坚定:无论在哪里,都将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认真履职。

  这样的整编,建队70多年来,中队先后经历了15次。

  初心是根,根深方能叶茂;初心是源,源浚方能流长。去年9月,列兵胡志超满腔热血应征入伍。到了中队,看着环绕四周的大山、人烟稀少的村落,心顿时凉了半截:这是被“流放”到大山沟里来了。日复一日的执勤、严格艰苦的训练,加上手机管理严格,鲜有和外界接触的机会。

  一次,胡志超和分配到市区的战友聊天,听到了很多有趣的事,他越发怀疑自己当了个“假兵”。胡志超的情绪渐渐变得消极,指导员李亚凯发现了他的变化,带他来到中队荣誉室,给他讲老中队长宋彪勇擒歹徒、中队官兵扑灭山火和抢险救灾的英勇故事。

  起初,胡志超不以为然。后来,支队副参谋长宋彪到中队检查工作,胡志超问宋彪:“待在山沟里能有啥作为?”宋彪回答:“不管在山区还是在城市,立足本职,守护驻地人民平安,这是军人的职责。继承优良传统,继承的是什么?那不是课堂上随便说说、喊喊口号,而是真正接过先辈的枪,继承他们的遗志,扎根奉献这片土地。”

  听了这席话,胡志超突然觉得沉甸甸:穿上橄榄绿、握起钢枪那一刻,守护在这大山中就已经成了他最崇高的使命。从那天起,胡志超刻苦训练、认真工作,将自己完全融入这片土地。前不久,由于训练成绩突出,他还被中队评为“训练之星”。

  荣誉室里陈列着的数面锦旗,每一面都蕴含着感人的故事。2017年6月18日,一名群众将写着“人民卫士见义勇为”的锦旗送到中队,感谢战士郭永岳在她面临危险时出手相救。

  原来,郭永岳在外出购物时,突然听到“抓小偷”的喊声,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慌慌张张冲向超市门口。郭永岳来不及多想,箭步冲上前将其制服。事后,郭永岳将钱包归还失主,在群众配合下将犯罪嫌疑人移交公安机关。而悄悄返回中队的他,却对此只字未提。接过锦旗时,郭永岳说:“守护驻地人民的平安,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精神的高度

  四级警士长白亚龙是中队的军械员,他常说,把平凡的事干好,把简单的事做实,这就是履行使命。

  2012年,中队决定由他担任军械员。他以为完全可以胜任,但接触工作后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单是各种武器参数就让他头疼不已。于是,他给自己定下学习计划表,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从枪械发展史到武器装备的基本构造、原理,一点点学、一页页啃,写下了十几万字的学习笔记。

  白天训练紧张,就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困了,就用凉水洗脸、风油精提神;看不懂,就记录下来,随后向机关和中队干部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时间,他终于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问不倒”。

  一次,中队组织武器保养,他发现一支武器无法正常使用,急忙开始维修,晚饭都没顾上吃。有人宽慰他:“一支武器有故障,其他的不是还能用吗?”他回答:“武器是我们的第二生命,必须爱护;如果突发暴恐事件,武器不能正常使用,影响任务完成,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吗?”

  “舍生忘死是奉献,坚守平凡也是奉献。‘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执勤一中队队长杨路告诉记者:中队官兵平均年龄21岁,作为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如何立足大山讲奉献?照搬吃苦耐劳是不行的。面对新环境,新时期“南泥湾精神”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铁心向党,苦练军事本领”。

  这支英雄的队伍,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4次、三等功6次,1999年被武警部队授予“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连续25年被武警陕西省总队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11次被武警陕西省总队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原中队长宋彪荣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今年2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第五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