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工园地 / 书画艺术 / 正文

李白:笔气豪逸的大唐书法家 慧眼独具的美术鉴赏家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9-09-04 08:58 作者:吴达云

李白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书法家。

  说李白是书法家,似乎十分突兀。然而仔细考证,却证据多多。约略而言,计有五端:一是李白有不减古人、无愧后人的书法真迹,二是李白书法有“二王”书法的基因传承,三是李白有着眼创新的书法理念,四是李白有独具慧眼的书法礼赞,最后是,李白的书法曾得到历代大书家的珍藏和高度评价。

  不减古人的书法真迹

  李白存世有书法真迹《上阳台帖》。

 1124698240_15620313459541n.png

  该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释文:“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李白”。据《石渠宝笈初编》著录,此帖是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李白唯一的书法真迹。帖前有宋徽宗“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题签,后有宋徽宗题跋,因此推测它可能在宋宣和末年进入内府。从题跋和鉴藏印章来看,宋代有赵孟坚、贾似道,元代有张晏、杜本、欧阳玄等人鉴藏,明代藏于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复入内府,有乾隆“古稀天子”印鉴。清亡后被张伯驹所得,后由其捐献给国家。1958年转交故宫博物院收藏。《上阳台帖》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于雄浑中见飘逸,颇有李白诗歌之风。

  除了传世真迹,李白应该还有大量的诗稿手稿,书信题赠,摩崖题壁以及碑帖等。《李白全集》中,有《题随州紫阳先生壁》一首,乃为粉壁题书之证,这类书作数量一定很多,但因年代久远,真迹未存。据宋《宣和书谱》载,李白的书迹在宋廷内府藏有行书《太华峰》、《乘兴帖》二种,草书《岁时文》、《咏酒诗》、《醉中帖》三种,其他还有《访贺监不遇帖》和《天门山铭》等碑帖,但今天都已无法觅得。出人意外的是,李白研究专家、西北大学安旗教授从其祖上所藏宋拓《星凤楼帖》中,发现载有李白《春日醉起言志》拓本,释文为: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诗后注有小字:“吾头懵懵,试此书不能自辨,贺生为我读之,汝年少眼明。”细细品赏,此帖书法极有韵味,值得当今的中国书法理论家深入研究。

  “二王”书法的基因传承

  李白有《王右军》诗一首,云:“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山阴遇羽客,要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此诗讲了王羲之为道士写经换鹅故事,歌颂羲之本性自然清真,生活在世间不染风尘,为道士写成的道德经,笔笔精妙,俊逸入神。笔者过去读此诗,很奇怪李白为何写诗歌颂右军。近读解缙的“书学传授”一节,方知原来在古代,书法之技传承有序,其风格体势,各有其源所在,而右军实为李白书法的先辈大师。

  明代著名书法家解缙,在《春雨杂述。书学传授》中总结了东汉末年至盛唐时期,500多年间书法艺术的授受图谱,大略谓:蔡邕传蔡文姬、韦诞、崔瑗,蔡文姬传魏相国、钟繇,钟繇传钟会、卫夫人、庾翼,卫夫人传王羲之,王羲之传谢朏、郗超、王献之,王献之传羊欣,羊欣传王僧虔,王僧虔传孔琳之、阮研、萧子云,萧子云传智永,智永传虞世南,虞世南传褚遂良、欧阳询,褚遂良一支传薛稷,再传李北海,欧阳询一支传陆柬之,再传陆彦远,陆彦远传张旭,“旭传颜平原真卿、李翰林白、徐会稽浩” ……依照解缙的这个谱系,可知李白书法得之于张旭真传,同出“二王”一系。“二王”书法,乃李白书法基因之“根”!

  着眼创新的书法理念

  李白青年时代曾有诗大赞右军“笔精妙入神”(《王右军》)。然而后来,李白诗中却逐渐出现否定王羲之的诗句,比如他46岁那年有诗云“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何足夸。”(《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意思是竹林七贤的聚会比我们差得远,《兰亭集序》所叙的“雅集”也无足夸耀。59岁那年,他又在《草书歌行》(759)中说“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显示对大王、对张旭的尊重度都严重下滑。相反,他在临终的时候,却对李阳冰的篆书大为赞赏,称他“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由此可见李白对于前辈书法家尊重度的变化,体现了李白着眼于创新和发展的书法理念。李白主张书法要出新,要自由挥洒,要“贵天生”,而不要拘泥于“师”古人,所谓“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看来,李白酷爱自由的个性气质,不仅践行于诗歌,也是践行于书法的。

  李白对自己的书法亦颇自信。他在《留别广陵诸公》)诗中称自己“中回圣明顾,挥翰凌云烟”,说我中年时曾赢得皇帝的垂顾,挥洒妙笔气凌云烟之上。他还有写于吴中的《酬张司马赠墨》一诗,云:“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黄头奴子双鸭鬟,锦囊养之怀袖间。今日赠予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这首短诗不但对墨之珍品的成分、产地、制作、特色、装饰等解说甚详,而且高兴地表示:你这样的珍品,原本是“锦囊养之怀袖间”的宝贝,因为我今天去兰亭,你却舍得把它送给了我,我兴致来时一定要大笔挥洒会稽山!

  会稽山在绍兴,是兰亭所在地。李白之意,我到兰亭,要大笔挥洒,与羲之老先生比试比试呢!

  独具慧眼的草书礼赞

  李白和盛唐最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张旭、释怀素,都是至交好友,估计李白有不少吟咏书法的诗作,不过流传至今者只有《草书歌行》一首。全诗如下: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年已59岁,归途中盘桓长沙,与“酒徒词客”一起见证了怀素草书。怀素比李白小三十余岁,李白称之为“少年上人”。

  《草书歌行》是一个年迈的大诗人对一个“少年上人”草书成就的礼赞。他用“草书天下称独步”高度评价了怀素草书的艺术品位,经过1200多年的书法史证明,当时李白对怀素评价的正确,显示了李白的睿智和目光。他赞扬怀素对先辈成功者的超越,强调书法前进的内驱动力是天生自然,匠心独具而“不泥古”的艺术发展样式。诗中刻画怀素酒后运笔挥洒的形态,如骤雨旋风,纵横恣肆,不仅给人以龙腾虎跃、奔蛇走马的艺术享受,而且用语精当,形象精彩,透射出诗人对于书艺的高度热爱和饱满激情。

  诗名所掩的行草大家

  在今天的教科书和所有对李白的介绍文字中,均无提及李白书法一端。其实自唐朝的孟棨开始,历宋、元、明、清乃至民国,千多年来,代有名家对李白书法持高评盛赞。

  唐代司勋郎中孟棨称李白书法“笔迹遒利,凤跱龙拏”。其《本事诗》载:“(玄宗)尝因宫人行乐,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可独以声伎为娱,倘时得逸才词人吟咏之,可以夸耀于后。’遂命召白。时宁王邀白饮酒,已醉。既至,拜舞颓然。上知其薄声律,谓非所长,命为宫中行乐五言律诗十首。白顿首曰:‘宁王赐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赐臣无畏,始可尽臣薄技。’上曰:‘可。’即遣二内臣掖扶之,命研墨濡笔以授之。又令二人张朱丝栏于其前。白取笔抒思,略不停缀,十篇立就,更无加点。笔迹遒利,凤跱龙拏。”生动地记述了李白在酒酣入醉状态下,以飞快的速度挥洒运笔的场景,称赞李白书法笔迹遒劲,有龙飞凤翔的风格和气势。

  北宋著名诗人和书法家黄庭坚赞李白的“行草殊不减古人”。黄庭坚之书法为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他在《题李白诗草后》中说“余评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吾友黄介读《李杜优劣论》,曰‘论文政不当如此’。余以为知言,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盖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欤!”黄庭坚在这里将李白的诗和书并论,说李白的诗“无首无尾,不主故常”,这八个字也可以用来概括李白的书法。他特别指出,李白“行草不减古人”。以黄庭坚的书法造诣论之,其意是李白的行草书足可以跻身古代的书法家之列。黄庭坚是一位大胆创新、独树一帜的书法家,他对李白的盛赞,也许包含着对李白自由独创书风的特别欣赏。

  北宋徽宗赞李白的行书“字画飘逸,豪气雄健”。宋徽宗在《上阳台帖》题跋云:“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代皇帝,著名的书画家,首创“瘦金书体”,他的书与画均可彪炳史册。他在《上阳台帖》的题跋云:“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不仅认定李白书法的风格和特色,更指出了李白书法为诗名所掩的历史事实。

  元朝的集贤学士张晏是一位大收藏家。他曾收藏了唐书法家颜真卿《祭侄文稿》等稀世名帖,也是李白《上阳台帖》的收藏者之一。张晏评论此帖曰:“谪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书奴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他以为,此帖直出胸臆,是他人不能模仿的;而且风格飘逸,气概凌云,“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


慧眼独具的美术鉴赏家


  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因其诗名隆盛,掩盖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才华,比如他慧眼独具的美术鉴赏能力!在《李太白全集》中,录有李白的“题画诗”和“画赞”诗文二十多篇。阅读这些诗文,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李白高昂的鉴赏激情,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妙的艺术点赞和高超的审美创造:他是一位涵养深厚、慧眼独具的美术鉴赏家。


  高昂的鉴赏激情


  李白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可谓情有独钟。他逢画必赏,赏画必细,品画必久,品赏后多有诗文。有时李白鉴赏画作,兴致之高令人惊叹。他有《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一诗,记录他同族弟秉烛欣赏一幅高堂白壁山水画的过程,活生生地画出一个以高昂的激情审美画作的鉴赏者形象。全诗如下: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诗的大意是:高堂白壁上,有一幅海上仙山图。举烛前观,但见沧洲清逸,仙山峥嵘,洪波汹涌。神山犹如丹丘,隔海可望赤城。山中岚气已灭,清明似雪后光景。碧流宛转而无声,好像秦人月下看桃源。见图胸中了然心魄清净,似闻叠嶂中有秋猿啼鸣。与族弟一起欢赏此图,边看边歌边高吟,直到太阳东出。回看画中海客扬帆,不禁想去入海求仙。

  古人有言:“大凡观画抑有所忌,且天气晦冥,风势飘迅,屋宇向阴,暮夜执烛,皆不可观。”(《宋人名画评》原序)而李白观赏此画,正是“暮夜执烛”。“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是说两人举烛赏画,边看边吟,边赏边歌,欢喜不尽,直至天亮——这样狂热的鉴赏激情,似为李白所独有!

  《李太白全集》中有其“题画诗”8首,“画赞”14篇。从画作欣赏的种类而言,有山水画、人物画、珍禽画、瑞兽画、神佛画;从鉴赏作品的画家而言,有“画圣”即天才画家吴道子,有“名公”某某,也有不知名的画工;从鉴赏时地域而言,有京畿的、河南的、山东的、金陵的、越北的;从所鉴赏的人物画对象而言,有文官、有武将,有佛祖、有名僧;从画作所在的场所而言,或官佐厅堂,或佛道场所,或朋友隐居之地。有人统计,盛唐时代以诗写画作鉴赏,李白的数量仅次于杜甫,从中可见李白对于美术鉴赏的兴趣之浓,用力之多。

  见画则迫不及待,观画则如饥似渴,赏画则通宵达旦,品画则放歌行吟,正是李白高昂鉴赏激情的写照,他是一位致意于绘画艺术的鉴赏家。


  高雅的审美情趣


  刘道醇曾在《宋朝名画评》序言中指出,人们鉴赏画作的基本指向:“大抵观释氏者,贵庄严慈觉,观罗汉者尚四象归依,观道流者尚孤高清古,观人物者尚精神体态,观畜兽者尚驯扰犷厉,观花竹者尚艳丽闲冶,观禽鸟者尚毛羽翔举,观山水者尚平远旷荡,观鬼神者尚筋力变异,观屋木者尚壮丽深远。”(见《宋人画评·原序》,湖南美术1999第一版)这里提出了对以上10类画品优劣的评价标准,但正确、娴熟、精到地运用上述标准来鉴赏美术作品,则涉及鉴赏者自身的学识、眼力、品格、涵养和志趣,尤其是审美情趣。

  那么,李白美术鉴赏的旨趣何在?他如饥似渴地品赏画作的艺术探求到底是什么?我们且从他的题画诗中探些究竟。

  现存李白8首题画诗中有7首题的是山水画。这说明,李白观画虽然广泛,但其最为钟情的是山水,这也十分符合“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李白性格。那么他从山水画中探求的,是刘道醇所谓的“观山水者尚平远旷荡”吗?我们先来看看他的《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一诗。其诗云: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灿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这首诗写于736年,是李白游嵩山期间,在朋友元丹丘家观赏屏风画的作品。起笔4句,说当年游三峡曾见过巫山,如今看巫山就在眼前,那天边的巫山十二峰,飞进了你家的屏风里边:以真形画,疑画为真,写初见巫山屏风的感受。其次4句,说寒松摇曳如闻阵阵风声,阳台依稀可见如有深情:从本来有形无声的画面里,品出有声、有情,并由之联想巫山神女传说,想到锦衣瑶席之寂寞,楚王神女热恋之徒然。再次6句,诗人近看细品,从咫尺画面而见的千里美景:青山红崖锦绣灿烂,苍苍远树掩映荆门,巴水行舟历历可见,溪水潺湲奔流万壑,烟光苍茫草色弥漫。最后4句,诗人再一次发挥想象力:问溪畔映日山花何年盛开?江中行客听猿始自何年?美景叫我在画前怀想高远,疑在梦中驾彩云遇到神仙——道出了作者因画面的逼真美景而心生幻觉,如坠嵩山之仙境!

  全诗完整而细致地记叙了诗人鉴赏中审美心理的微妙感受及其变化,使这幅“巫山屏风画”给人历历在目、妙如仙境之感。以山水画“尚平远旷荡”而论,李白面前这幅巫山屏风画已超越“平远旷荡”,简直是极高妙的神品了!

  从作品中发现美的图像,从画面中品出美的意涵,在观赏中发挥美的联想,在品评中得到审美愉悦,在审视中发现作品的“美术”价值,表现出了李白高雅的审美情趣。我们读李白的《莹禅师房观山海图》、《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等题画诗,都会感受到这种情趣。

  

高妙的艺术点赞


  《李太白全集》中有“画赞”十四首,是李白在“题画诗”之外,体现其美术鉴赏成果的又一文体。其中赞官吏画像的5首,赞僧侣佛像的4首,赞侠客英雄画的1首,赞珍禽猛兽画的4首。作为美术作品中的文官武将、佛像高僧、鸷鸟猛兽画,能够以线条与色彩传递的信息其实十分有限,所以赞词的高妙与否,依靠的是鉴赏者的知识涵养、阅历经验、艺术眼光和思想高度。

  李白对文官武将画像,赞的是其忠君爱国的精神风貌。其中《当涂李宰君画赞》一篇,最为“高大上”。诗云:

  天垂元精,岳降粹灵。应期命世,大贤乃生。

  吐奇献策,敷闻王庭。帝用休之,扬光泰清。

  滥觞百里,涵量八溟。缙云飞声,当涂政成。

  雅颂一变,江山再荣。举邑抃舞,式图丹青。

  眉秀华盖,目朗明星。鹤矫阆风,麟腾玉京。

  若揭日月,昭然运行。穷神阐化,永世作程。

  李宰君即李阳冰,乾元间为缙云县令,后迁当涂县令,其篆书名气很大。文中盛赞李阳冰“吐奇献策,敷闻王庭”的智谋,“缙云飞声,当涂政成”的政绩,“雅颂一变,江山再荣”的文采,“眉秀华盖,目朗明星”的丰神,描绘了一位从才华、仪表、涵养、政绩、文章、前程都十分优秀的地方官,表达了李白对李阳冰这位“大贤”的衷心赞佩。

  与此相类的,李白还点赞过“克生奇才,骨秀神聪……爰图伊人,夺妙真宰。张之座隅,仰止光彩”的安吉崔少府(《安吉崔少府翰画赞》);点赞过“作宰作程,摧刚挫坚。德合窈冥,声播兰荃。鸿渐麟阁,英图可传”的江宁县令杨利物(《江宁杨利物画赞》);点赞过“风霜秀骨,辞峰峥嵘,默然不语,终为国桢”的宣城吴录事(《宣城吴录事画赞》)。他还有《羽林范将军画赞》一篇,颂扬这位掌统领北衙禁兵的范将军“心豪祖逖,气爽刘琨”,有“名震大国,威扬列藩”的英风豪气。

  李白以丰富的社会知识,深厚的美术修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点赞所鉴赏的美术作品:于山水画则赞其写真传神,于文官画则赞其德智才貌,于武将画则赞其忠勇威武,于侠客画则赞其英雄义举,于佛祖变相画则赞其无量功德,于珍禽瑞兽画则赞其自然品性:大凡所赞处,皆为其“真、善、美”者,可谓“画龙点睛”。李白作为当时“名窃四海声”的大诗人,其画赞对于当时美术家的创作,无疑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导向性。


  高超的审美创造


  李白还善于在美术作品的鉴赏中进行审美创造,形成美轮美奂的诗作和文章。读《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一诗,可以帮助我们领略他的审美再创造过程。全诗如下: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此诗为李白晚年滞留当涂所作,鉴赏对象为当涂县尉赵炎粉墙所绘之壁画。全诗可分为5个小片段:

  第一段6句写峨眉挺拔于西极之天,罗浮缥缈直连南海;赤城霞色如锦,苍梧峦气似烟,这一切,都被“名公”的高妙构思和艺术大笔“驱山走海”,置于眼前这幅空翠可扫的画图里面。这是一个大而远的镜头,是对这幅山水画的总览。诗人运用自己丰富的游历经验,赞扬了画作的恢弘壮阔和逼真形象。

  第二段8句写洞庭潇湘意境渺远,三江七泽诗意缠绵,江河湖泽浪涛汹涌,一叶孤舟水中盘桓;诗人叹惋这叶孤舟征帆不动不旋,如同落叶随风飘零天边,它要何时才到海上三仙山?这是一个分镜头,对的是水景。诗人从壮阔浩渺的水景挥发想象,思维走向海上仙山瀛洲蓬莱。

  第三段6句写西峰山势峥嵘,泉水喷涌;山石蜿蜒,流水曲折;东崖层峦叠嶂,云遮雾罩;四处林深树密,草木繁盛;深山隐晦,岁月不知,昼夜难分;隐几寂听,蝉也无鸣。这是又一个分镜头,瞄的是山色,塑造了一个叠嶂峥嵘、流泉喷涌、林木深密、景物繁复的清幽景致,内心驰骋的是对隐居之地的想象。

  第四段6句写长松之下有仙人对坐,似有南昌仙人列坐其中;而赵炎夫子正是妙年华龄,磊落青云,杳如画中神仙。这是第三个分镜头,瞄准的是人物,由松下仙人聚焦到赵炎身上。原来诗人欣赏山水景致,到底来还是欣赏人!一幅具有唐画特色的青绿山水,因为有活生生的人,刹时便活泼灵动起来了!

  从总览的宏阔,到水景浩渺、山色峥嵘、仙人入画,作为鉴赏,到此审美过程已然结束。但诗人的审美思维,显然还在继续: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致,我是多么愿意寄身其间啊!可惜这毕竟是一幅五色粉图。于是有第五段四句,“五色粉图安足珍”到“武陵桃花笑杀人”。这已不是画中形象,倒像是画外音,道出诗人的审美联想与审美评价:画家绎思彩笔,驱山走海,虽然足美然不足贵,因为我要的是佳山秀水隐居全身,不能等到功成拂衣为武陵桃花所嗤笑!

  这首诗,记录了诗人“神与物游”审美情趣,表达了诗人向往出世的强烈愿望,是一件高超的记录美术鉴赏活动的艺术再创造。

  细致地欣赏画作的宏观与微观,认真地调用自己的经验和积累,深刻地挖掘画家的思想和意涵,大胆地发挥自己的理想和想象,使李白常常在“形神兼备”的画图神品基础上,成功地进行别开生面的审美再创造。李白的题画诗和画赞,正是这种“审美再创造”的奇花嘉果。


  李白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和颂赞,在唐时就颇有影响。他曾为画圣吴道子的宝志上人画像写过《志公画赞》。志公即宝志禅师,是南朝高僧。李白画赞,歌颂了宝志禅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为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其为“吴道子画,李白赞,颜真卿书,世称‘三绝’”。(见王琦注《李太白全集》)

  李白以自己独具慧眼的鉴赏,引领和推动了大唐帝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说,他为繁荣中华民族的美术创作,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晓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