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首在得人。去年以来,我省立足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建立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扎实做好选、育、用、管工作,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修订完善“三项机制”
激发干事更强动力
在白河,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也是头等难事。近年来,该县用活“三项机制”,出台《白河县脱贫攻坚主战场选拔任用干部实施办法》等文件,提拔重用脱贫攻坚表现优秀的干部,在全县树立了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论、重基层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奋力作为。
不仅是在白河,也不仅是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从陕北、关中到陕南,从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再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项机制”已经成为我省各地各行业各单位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追赶超越的重要抓手和制度保障。
为认真落实中央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意见》,积极推进类别化、精细化考核,去年10月,我省修订完善并大力实施“三项机制”,旨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进一步发挥制度作用,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截至今年4月,全省通过“三项机制”鼓励激励11280人、容错纠错530人、“能下”调整2172人,选树一批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能者上、庸者让、干者容、劣者汰的导向更加鲜明,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更加强劲。
列出正负清单
从严选拔管理干部
在商洛市商州区,一张干部“正负面考核清单”详细记录着当地干部的表现。作为贯彻落实“三项机制”的具体举措,商州区以“正负面考核清单”的形式,把在环境整治、安全生产、脱贫攻坚等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纳入选用名单,条件成熟后提拔使用,有效激发了干部的担当精神。
实施“正负面考核清单”,既是商州区激发干部主动担当、敢于作为的关键一招,也是我省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生动体现。以从严选拔干部的角度来看,我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考核研判、提名把关、考察审核、集体决定、责任追究“五道关口”,好干部标准也是越来越鲜明。
去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研究制定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实施办法,探索建立政治表现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对市、县委书记和省直部门“一把手”开展全覆盖式“政治体检”。目前,我省已选拔了90余名45岁左右的市厅级干部、40岁左右的县(区)党政正职,选调中央部委和企业11名优秀厅级干部来陕任职,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班子年龄、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此外,我省还持续加力对干部的管理监督,通过实施“湿地保护涵养”工程,扎实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持续治理“带病提拔”、违规用人等问题,选人用人生态进一步净化;建立完善日常监督管理平台和干部成长档案,全面推行“六必核”,严格落实提醒函询诫勉等制度。去年以来,我省共组织3.85万名处级以上干部报告个人事项,重点查核6072人,函询1081人次,诫勉谈话1230人次,50人被取消任用资格,“咬耳”“扯袖”成为常态,“当干部就要接受更严格约束”深入人心。
在实践实战中
壮实筋骨淬炼本领
去年10月,省委组织部决定对共青团周至县委书记杨攀等18名同志授予“全省优秀选调生”称号并予以表彰。此次受表彰的选调生都是从我省基层一线选调生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
这些优秀选调生正是我省着眼全省事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长远需要,实施“育苗墩苗”工程的有效实践。去年以来,我省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水平大学选调526名优秀毕业生,为各级机关招录5357名公务员,一批学历层次高、发展潜力大的好苗子进入干部队伍。
此外,我省还专门选派132名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帮扶,137名干部到县(区)和省直部门双向挂职,135名干部到中央机关、发达省份、艰苦地区锻炼,一大批干部在真刀真枪、实践实战中壮实了筋骨、淬炼了本领。
为提升干部干事创业本领,省委组织部还结合干部工作岗位实际,精准开展各类专题培训和专题研修,从市级领导干部到县(区)党政正职,从“80后”处级领导干部到“85后”优秀基层乡科级干部,培训围绕创新发展、三大攻坚战等主题展开。仅去年一年,省本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40期,调训干部7100余人次,向中央培训机构涉及我省的200多期培训班选送干部260余名,进一步拓宽了干部视野、优化了知识结构、补齐了能力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