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陕西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重点任务,第一项就是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陕西天地建设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夏建龙说,“当前,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阶段。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成为建筑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这些年,公司积极参与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公共空间设施优化等项目。我们将不断探索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装备,持续推动城市更新领域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
“会议指出,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这让我备受鼓舞。”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孙传东说,“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要努力打造光子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策源地,贯通产学研用协同融合发展链条,培育城市创新生态。持续聚焦超快光科学与光电工程领域前沿,致力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光子产业发展。加强多元主体协同,赋能西安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精密仪器等产业升级,为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提供硬科技支撑。”
“商洛市紧密围绕打造‘一都四区’目标,以‘两拆一提升’为抓手,将城市公园建设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我们超前谋划、示范引领,共建设120个城市公园,增加绿化面积和群众身边的活动场地。”商洛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邬开鹰说,“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会议部署了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的重点任务,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光耀说,“2021年到2024年,榆林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全面达标,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榆林将打好水资源保护利用、林草保护、减碳降耗、固废综合利用、采空沉陷区治理以及水土流失治理‘六大攻坚战’,每场攻坚战由一名市级领导干部牵头,实行月推进、季点评。我们将锚定目标,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榆林。”
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是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之一,这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交叉创新研究院韧性城市规划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刘西光感到重任在肩。刘西光表示,团队针对气候变化下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严峻挑战,开展了关中高密度城市洪涝致灾机理与韧性评估方法研究。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多尺度模拟、现场监测等手段协同,建立了关中高密度城市群“降雨—内涝—灾变”全过程高精度水动力模型,揭示了洪涝灾害下建筑群致灾机理,实现了洪涝模拟、风险评估、易损性分析和韧性评价,初步形成了“气象驱动—灾变机理—风险评估—规划应对”的全链条研究模式,为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会议提出,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这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铜川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许君民表示,“铜川市出台《铜川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铜川市道德模范奖励帮扶实施办法》,积极培育独具特色的好人文化,先后涌现出张水珍等2名全国道德模范,3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9人(群体)荣登‘中国好人榜’。倡导市民群众积极践行铜川市民文明公约,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持续加大背街小巷、老旧小区、便民市场整治提升力度,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文明城市与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相得益彰。我们将以会议精神为遵循,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走深走实,让崇德向善融入城市血脉,为城市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破解‘大城市病’问题指明了方向。”西咸新区先进制造业促进局副局长苏佳说,面对交通拥堵、数据孤岛等难题,西咸新区推动技术模式重塑,建成全域智慧城市共性平台,打通20多个部门50多个系统,让政务数据“动起来、活起来”;推动管理模式重塑,构建“大屏观全域、中屏助决策、小屏随身行”体系,实现城市运行“一图感知”、风险预警智能闭环;推动政务模式重塑,通过数据共享平台简化政务流程,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围绕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西咸新区将推进“一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强化社区医疗、养老等数字服务覆盖;推进共性平台赋能增效,持续接入交通、环保、医疗等方面数据,在自然灾害防范、安全生产、大型活动安保等领域探索场景应用;推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缓解交通拥堵。
(记者 郭军 李妮 王佳伟 王晨曦 吕扬 王志辉 侯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