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时政新闻 / 正文

宁强县:党建联盟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2 08:17 作者:王帅

“种茶最怕技术跟不上、销路没保障。有了党建联盟,这些难题迎刃而解了。”“党建联盟帮我们申请贷款,给我们找专家,还帮我们联系销路。现在,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6月18日,雨后的宁强县云蒸霞蔚,茶山秀美,谈起产业链党建联盟,种植户赞不绝口。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宁强县深入实施“红色领链”工程,先后成立烟叶产业链党建联盟和茶叶产业链党建联盟,推动组织建设、人才培育、精准服务,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两大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机制创新聚合力

宁强建立产业链党建联盟是从烟叶产业开始探索的。

宁强县委社会工作部办公室主任赵炜介绍,2023年10月,宁强县烟草局党支部、烟站党支部联合陕西省烟草公司汉中市公司宁强分公司等13家企事业单位党支部,成立的烟叶产业链党建联盟,创新设立“1+1+N”管理架构——1名联盟组长统筹全局、1名轮值主席协调资源、多名联络员对接需求,配套建立联盟议事、轮值主席等4项制度,形成了规范化的服务机制。

2024年5月,宁强县成立茶叶产业链党建联盟。联盟制定议事章程,建立职责分工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在茶叶产业链党建联盟的统筹下,12家涵盖县直部门、镇(街道)、企业的党组织拧成一股绳,构建起“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促”的工作格局。

目前,在宁强县,茶叶种植区域已覆盖汉源、高寨子、胡家坝等11个镇、2个街道的107个行政村。宁强县茶园总面积18.11万亩,投产茶园面积13.8万亩,茶产业产值18.2亿元,带动2.85万户农户共9.99万人投身其中。

资源整合优服务

“烟苗移栽时的间距要控制好,这样才能保证光照和通风。”6月5日,宁强县烟草局技术人员钟明山在烟田讲解种植技巧。作为烟叶产业链党建联盟的技术骨干,钟明山和烟站同事累计开展技术指导50余次,从育苗到采收为烟农提供“保姆式”服务。

烟叶产业链党建联盟负责人申剑介绍,针对烟农关心的种植难题,联盟共推出5种“微服务”,从选址、品种、技术到烘烤、销售,为烟农提供精准化服务。

宁强县茶叶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屈波介绍,茶叶中心党支部选派党员技术骨干组成党员小分队,2024年以来共开展技术指导50余次,培训茶农、茶企骨干1500余人次。党员技术员郭静经常穿梭于各个茶园,手把手教茶农修剪、施肥,被茶农称为“贴心人”。

除了技术支持,各联盟单位还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惠农政策宣讲,积极落实涉农资金,用于建设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等基础设施。县农村信用联社为茶农和烟农提供小额信贷、贴息贷款,解决资金周转难题。

先锋引领促增收

6月25日,从茶山回来的屈波介绍:“现在,我们的特级‘羌州九月’桂花红茶每斤售价近千元。2024年底,桂花红茶的产量达28吨,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29%。”

汉中市实施“火种计划”培养年轻干部,推动城市治理、营商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发展。茶叶产业链党建联盟结合“火种计划”,以茶叶技术推广中心“火种小组”6名成员为核心,由党员技术骨干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将桂花与红茶融合,开发出具有“甜度高、花香浓”特点的桂花红茶,深受市场青睐。

每年的烘烤季,由12名党员组成的党员助农先锋队深入田间地头,免费为烟农提供烘烤技术服务,解决他们在采收、烘烤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在先锋队的动员下,106户群众流转土地2000余亩种植烤烟,新建烤房128座,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格局。

产业发展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据统计,近年来,茶叶产业季节性采摘带动就业450余万人次,发放采摘费用3.6亿元;40余家茶企年用工量约50万人次,为群众增加收入5000万元以上。烟叶产业辐射带动务工1200人。2024年烟农收入达2041.22万元,户均12.37万元。

从茶山到烟田,从技术服务到品牌打造,宁强县的“红色领链”工程以党建为引领,串联起产业振兴的各个环节,带领更多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收获幸福与希望。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