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中欧班列(西安)首趟“门到门”年货专列抵达西安。
2024年,陕西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坚定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家单位,记录陕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火热实践。
用哈萨克斯坦的面粉包饺子,与亲朋好友品尝格鲁吉亚的红酒和斯里兰卡的红茶……春节将至,越来越多的“洋年货”被摆上餐桌。
1月10日上午,一列装有1300吨进口成品面粉的中欧班列驶入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园区。这是中欧班列(西安)首趟“门到门”年货专列。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趟年货专列抵达西安国际港站后,直接通过铁路专线到达爱菊集团园区,实现了从哈萨克斯坦爱菊集团园区到西安爱菊集团园区的‘门到门’国际运输。”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党委书记刘东萌介绍。
最近,在“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年货节上,人头攒动、氛围火热,年味儿浓浓。
哈萨克斯坦驻西安总领事馆经济参赞伊萨耶夫·阿拜说:“年货节对哈萨克斯坦将优质产品出口到陕西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哈中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为两国百姓的交流提供了平台。”目前,哈萨克斯坦的产品可在7天左右抵达西安。
年货的变化是时代巨变的一个缩影。如今,陕西的开放型经济正向更高层次迈进,步伐愈加铿锵有力。
■ 物流运输高效畅通
上午从西安出发,晚上就能抵达香港。1月5日,西安至香港直达高铁列车正式开行,进一步拉近了“丝路起点”到“东方之珠”的时空距离。同日,中国海关总署出台15项措施支持新时代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支持西安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对提高我省民航业竞争力、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新建北二跑道长3800米、宽45米,可满足四发远程大型洲际客机起降需求。T5航站楼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35万平方米综合交通枢纽等工程,计划于今年2月正式启用。
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主任杨兵介绍,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达4985自然列,同比增长25.1%,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全国领先。西安成为全国首个累计班列开行量突破2.5万列的城市,开行量约占全国开行总量的四分之一。
依托中欧班列,陕西不断深化对外合作: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合作,建成投用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与阿塞拜疆国家铁路公司、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合作,加快建设巴库、谢利亚季诺等境外物流场站,实现中欧、中亚“枢纽对枢纽”的升级。
同时,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挂牌运行,中亚公园正式开园,西安领事馆区加速建设,陕西高质量开放动能更加强劲。
■ 文化交流成果丰硕
上海与纽约、西安与洛杉矶、深圳与旧金山结成中美旅游伙伴城市,南京文旅全美深度推广项目等20余个合作项目签约……这些都是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举办后取得的丰硕成果。
2024年5月,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在西安举行。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洛杉矶会议及旅游局签署《中国西安市—美国洛杉矶市促进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的合作备忘录》,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美国南加州华人社团联合会签订《2024美国洛杉矶“长安灯会”战略合作协议》……西北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梁学成认为,这对于促进两国旅游经济复苏和发展、推进中美人文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9月,第八届丝博会成功举办。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坦桑尼亚、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俄罗斯等5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会,展商数量、展品种类均创新高。在中欧班列(西安)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西安浐灞国际港分别与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国家的铁路公司签署《高质量共建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倡议,与霍尔果斯市政府、保加利亚布尔加斯港签署《关于合作共建高水平开放的现代化国际物流体系》倡议,让成果进一步落细落实。
■ 国际枢纽能级跃升
2024年1月,来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车厘子“搭乘”飞机首次批量入境陕西。车厘子自塔斯马尼亚州启程,“乘船”至墨尔本开始空运,后经香港“空空中转”入境,实现了3日内从澳大利亚原产地到陕西市场的高效运输。此外,乌兹别克斯坦的樱桃、荷兰的树莓种苗等产品也纷纷入陕。
作为陕西唯一的一类航空口岸,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目前已拥有食用水生动物、肉类、水果、种苗、药品5个监管场地(口岸)。在便捷的贸易通道支撑下,越来越多的优质特色进口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水果、生鲜、药品搭乘货运航线,助推全球贸易发展。与此同时,“芯片航班”“生鲜航班”等多条特色产业航线的运营,进一步促进临空产业的聚集发展。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党委副书记刘军告诉记者,目前,多条国际货运航线已服务西安三星、陕西嘉禾、陕西电子信息等一批龙头制造企业,促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制造产业聚集。
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航线已覆盖中亚“五国七城”,成为中亚通航点最多的国内枢纽机场。
2018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启动以来,西安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西安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入选国家建设名单。西安成为全国首个不靠海不沿江的“4枢纽+1基地”综合物流枢纽城市。
依托“4枢纽+1基地”畅通的通道网络和专业的物流服务,三星、比亚迪、吉利、隆基绿能等一大批企业实现了高质量“走出去”,有力促进了陕西制造业和进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
如今,陕西进一步优化开放举措、提升开放能级,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持续放大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效应,不断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
代表委员访谈
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
访谈嘉宾
省政协常委、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政与税收系主任 孔军
省政协委员、哈萨克斯坦陕西商会会长 何诚
记者:您认为陕西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开放型经济?
孔军:一是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以“双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创新平台,吸引国际研发机构和人才来陕设立研发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转化机制,建设一批国际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培养国际化人才,特别是管理专家和法律专家,支持高校与发达国家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二是利用产业基础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西安作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的便利条件,加快金融、科技、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优势,加强与国际头部企业合作,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依托陕西特色农产品资源,建设出口基地,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
三是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加快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增加国际航线,强化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中转功能;发挥中欧班列(西安)的作用,加强与国内其他城市和中亚、欧洲等地区的铁路货运合作,拓展班列线路和业务范围,提高班列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完善公路网络,推进高速公路改扩建和跨境公路通道建设,提升公路运输的效率。
四是挖掘历史文化优势。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利用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举办各类国际文化活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开发跨境文化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提升陕西文化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推动文化贸易发展,培育一批文化贸易企业,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强与国际文化市场的对接,提高陕西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记者:陕西如何继续推动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走深走实?
何诚:我们应总结前期经验,继续推动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走深走实,不断发挥陕西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的优势。
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对外开放有关政策,集成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在陕西挂牌运行、“双中心”城市建设、中亚国家主要城市航线全覆盖等优势,推动陕西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是为中国和中亚不同类型的企业精准定策,增加“小而美”项目,加深交流合作基础。
三是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发展要继续走深走实,针对科技水平、工业体系建设、交通物流等短板,发挥陕西优势,帮助中亚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牛乃喜
物流运输高效畅通,国际枢纽能级跃升,文化交流日益广泛,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来自中亚的农副产品摆上老百姓的餐桌……这一派欣欣向荣的开放气象,正是陕西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发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真实写照。
交通先行畅大道。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市场才能兴旺,经济才能繁荣。陕西不断提升对外开放通道能级,持续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路径。中欧班列(西安)架起了中国与欧洲各国互通有无、互利互惠的桥梁;航空运输打造连通世界的高能级“空中通道”,西安实现中亚五国通航全覆盖。面向未来,推动优势产业走向世界,让海外先进技术和产品涌向陕西,需要强化交通建设,提升连通世界的运输能力,形成陕西与海外深度互补、高度共赢的合作新局面。
文化相通民相亲。发展开放型经济始于商品贸易,拓展于文化交流。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三秦大地厚重的文化资源丰富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内容。只有进一步深挖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陕西故事、丝路故事、中国故事,才能在促进民心相通的过程中绽放陕西的多彩魅力,扩大国际交流的“朋友圈”。
外贸稳升提信心。2024年前11月,陕西进出口总值4149.7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居全国第五位。外贸稳定增长,提振了经济发展信心,带动了稳外资扩消费。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只有进一步培育外贸新动能,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支持地方、企业探索贸易数字化、绿色化的实现路径,才能扩大更多优质产品出口。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只要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持续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中,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陕西的“朋友圈”必将越来越大。
链接
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全年开行量达到4985自然列,同比增长25.1%,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保持全国领先。西安成为全国首个累计班列开行量超过2.5万列的城市,开行量约占全国开行总量的四分之一。
2024年,陕西货物通过中欧班列进出口371.9亿元,增长55.6%,陕货进出口货值前三名的商品为:汽车及其成套散件54.6亿元、汽车零配件17.3亿元和化妆品11.9亿元。
2024年,陕西开展“投资中国·选择陕西”招商活动230余场,陕粤港澳活动周成效明显;采埃孚汽车零部件、依必安派特亚太研发中心等外资项目签约落地;新设外资企业520家、增长27.5%。全省进出口总值增长12.3%,其中对中亚五国增长48.1%。
2024年,陕西出入境人员突破140万人次,出入境外国人超30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27%、145%。
西安国际航线恢复至52条,出入境旅客132.1万人,增长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