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时政新闻 / 正文

加快促进城乡区域协调融合、乡村全面振兴

——论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1-06 08:26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扎实推动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逐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促进城乡区域协调融合、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市群经济、都市圈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协同互促。这为今后一段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指明了努力方向。

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事关经济发展、效率提升,更关乎共同富裕、社会公平。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才能为协同发挥人口规模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供有力支撑,才能推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才能更好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陕西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差异比较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一直都是一个重大课题。同时,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城乡间收入分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比较大,这些都需要依靠协调发展来改变。我们必须围绕此次省委全会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认识、优化调整相关政策举措,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千万工程”,严守耕地红线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加快促进城乡区域协调融合、乡村全面振兴。

在强化产业引领上持续下功夫。发展县域经济是省委、省政府着眼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性谋篇布局,必须持续用力、重点推进。要找准培壮特色优势产业的阶段侧重点,抓好龙头带动、园区集聚、链条升级、品牌建设、服务配套,不断提升县域首位产业的影响力、主导产业的贡献度,实现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要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深“土特产”文章,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推动特色产业增值效益更多留给农民。

在深挖资源潜力上持续下功夫。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深挖潜力,无疑大有可为。要推进城市更新、激活存量资产,持续推动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腾笼换鸟”,扎实开展城乡接合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入挖掘小城镇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推动盘活存量和做优增量协同增效。

在守好底线任务上持续下功夫。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加快防返贫帮扶政策与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确保平稳有序过渡。要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深化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一体化管理机制。

在促进多元协同上持续下功夫。要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依托物流网络、飞地经济拉紧关中、陕北、陕南协同升级的联系,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以创新为纽带、产业为支撑、交通为先导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促进城市群经济、都市圈经济和县域经济联动发展。

没有发展的整体协调,就难以实现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新征程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全会部署全面落实城乡区域协调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各项任务,我们一定能释放更多发展活力与潜能,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提供支撑,并以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