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时政新闻 / 正文

拧成一股绳 搭起一条“链”

——陕西打造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链促产业转型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4-12-28 08:15 作者:郭军

12月26日,由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陕西首座高速公路全装配式桥梁预制生产过半,预计2025年3月开始安装。

这座桥梁全部采用设计标准化、构件预制化、施工机械化的装配式建造方式,即在工厂将预制构件生产完成后,运至现场进行拼插式安装。“这种体现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具有建造速度快、节能环保、安全系数高等优点。施工现场几乎见不到土方。”陕建机施集团鄠周眉高速公路HZM-C04合同段总工程师王鹏介绍,“传统施工时,一个项目干完才能再干另一个项目,现在可以同步进行。整个工期能缩短30%。”

今年,陕西将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链纳入省级重点产业链,形成政府助力、领军企业拧成一股绳、协同联动的新生态体系,促进建筑业转型发展。

“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逐渐成为现实。

工作专班聚合力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2023年,陕西省建筑业产值达到10340.51亿元,成功跨入万亿级产业行列,居全国第13位,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但长期以来,建筑业生产方式粗放、劳动效率不高、能源资源消耗较大等问题仍然存在。省住建厅建筑市场监管处处长张丹说:“智能建造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等特点,不仅能带动人工智能、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还能培育建筑产业互联网、建筑机器人、数字设计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陕西积极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建立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链,由分管副省长任链长,通过季度座谈、半年调研、年度总结等形式,研究产业链发展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省住建厅成立工作专班,组建了由54名专家组成的团队,指导各地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专家辅助、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

工作专班梳理了链上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人才需求、招商引资“五项清单”,加快培育总体规模大、链主企业强、专业企业精、链条协同一体的产业链体系;遴选陕建集团、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产业链首批链主企业,打造以房建市政、轨道交通为主导的2条省级产业链。

为增强产业链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省住建厅配合省科技厅将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可视化设计、工业化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及数字协同系统等17项技术需求,列入2024年度陕西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名录,给予1420万元科研资金补助。

针对产业链难点堵点卡点问题,省住建厅会同省科技厅,面向全省建设工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征集新型结构体系及产业化等5个方面39项技术需求,并将其列入省委科技委员会2025年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指南。

工作专班每年有计划地遴选培育一批智能建造示范工程,引领带动全省智能建造水平提升。截至目前,31个项目、8个部品构件生产基地被列入省级试点名录。

西安作为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出台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给予财政奖补、贷款贴息、保证金减免等政策扶持,在促进建筑产业工业化、数字化、信息化和绿色化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推动应用新工艺

眼下,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正在陆续开展精装修和搭建景观照明设备等工作。

西安碑林博物馆坐落于古都西安三学街,是收藏中国古代名碑刻帖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石刻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石刻文献典籍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雕刻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20世纪60年代,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项改扩建工程是一项结合了新扩建场馆建设和原馆区修缮的综合性工程。新场馆建成后,西安碑林博物馆展陈面积增加3倍,将对提升群众文化教育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工程建设过程中,陕建三建集团采用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管理等手段,突破了竖向缓粘结预应力、减隔震综合技术、清水混凝土、丝缝陶砖幕墙和铜瓦屋面等工艺难点和技术壁垒。

日前,2024年度陕西省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试点项目观摩会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现场召开。现场全方位展示了陕建三建集团智能建造的创新经验。

作为产业链链主企业,近年来,陕建集团着力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的发展与应用。

多年前,陕建集团就提出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战略,成立陕西建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延安、安康、铜川陆续建成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形成覆盖全省、辐射西北的建筑工业化产业布局。

秦汉新城产业基地总投资超4亿元,实现预制构件年产能近20万立方米;延安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年产PC构件10万立方米、风管50万平方米、商品混凝土70万立方米;安康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是陕南首个大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基地。

今年,陕建集团成立科技与产业发展研究院,以“链”为媒,求新求变,推动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再上台阶。

“智能建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环节,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科技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经理梁保真说,“要有‘链’式思维和全局观念,要握指成拳、协同配合。以共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为例,我们和陕建物流集团、陕建华山劳务集团、陕建数科公司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通力合作打造创新成果。”

“联盟”链起上下游企业

12月初,由中铁一局承建的西延高铁西安枢纽联络线跨大(同)西(安)高铁连续钢箱梁成功转体。

由于此类枢纽站内跨既有线转体的相关案例较少,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由中铁一局、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组成的项目团队,反复模拟预演,完善施工措施。“我们周密监测转体过程中钢箱梁整体标高、水平位移及应力等参数变化,及时调整方案,确保一次性成功转体。”中铁一局项目负责人杨综纬说。

中铁一局是国内轨道交通建设的主力军之一。眼下,国内建筑行业进入结构调整、深刻变革的新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正加速转型。

近两年,中铁一局自主研发、联合制造的智能掘进机、架桥机、凿岩机、铺轨机和装配机器人等一系列新产品接连上线,折射出这家企业从传统施工者到智能建造者的转变。

中铁一局还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研发出盾构集群远程监控与智能决策等数字化平台,累计接入盾构机约930台次、覆盖全国288个盾构项目,监控隧道约930条,位居国内盾构监控系统平台前列。

被列为产业链链主企业后,中铁一局立即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分管业务的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业务部门为组员的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工作专班,构建协同高效、运行有序的产业链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上下游企业各自发力、彼此协力,才能形成合力。”中铁一局战略规划部副部长张凯说。

中铁一局发起成立产业联盟。联盟涵盖规划设计、金融服务、城市开发、保障运营等全产业链,签约企业200多家。在此基础上,“链主”企业还搭建了产业链合作交流平台,定期收集并发布供给清单,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包括交易、物流、仓储在内的一体化集成供应链服务。

“作为链主企业,我们将带领‘链’上企业布局新赛道、掌握新技术、搭建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标志性产品。”张凯说。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