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十一日,洋县金水镇站房村村民周成福在晾晒山茱萸。通讯员 李刚摄
汉中市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先后建成中药材良种培育示范基地9个,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0余万亩,年产值超23亿元,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农户达21万户。其中,略阳天麻、黄精以及佛坪山茱萸3个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元胡、附子、猪苓、天麻产量分别占全国市场的75%、66%、50%、46%,14种药材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坐标:洋县 佛坪县
山茱萸:产业升级 产品“上新”
通讯员 李刚
“今年的山茱萸个大肉厚,鲜果能卖7.4元1公斤。”10月31日,洋县金水镇站房村村民周成福,一边在院子里晾晒山茱萸一边说。
笔者在站房村中药材基地看到,成熟的山茱萸果实如玛瑙般挂满枝头,色泽殷红,娇艳欲滴。村民或忙着采摘,或忙着晾晒烘干。
“目前,我们村有200多户农户种植山茱萸,规模达2000余亩,年产鲜果约100吨,种植户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余元。”站房村党支部书记王吉祥说。
站房村紧盯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的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山茱萸中药材产业,积极探索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烘干、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让小小山茱萸成为富民大产业。
“为进一步发展山茱萸产业,今年9月,我们村‘两委’到周边县的山茱萸深加工公司参观学习。下一步,我们将建立‘企业+合作社+市场+农户’的联动机制,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稳定增收。”王吉祥说。
王吉祥所说的山茱萸深加工公司,是佛坪县浓情食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依托山茱萸资源优势,集开发山茱萸及农副土特产品、弘扬山茱萸文化和引领山茱萸产业走向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企业。
“2018年,公司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成立了生物医药院士工作站,研发出山茱萸发酵养生酒;2022年7月,公司开始试着生产山茱萸酒、山茱萸蜜饯等产品;2023年,公司年产200吨山茱萸酒生产线建成投用,一年可以使用山茱萸干品300多吨。”10月30日,佛坪县浓情食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韩文华回忆说。
“目前,公司已开发出7款山茱萸酒,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生产山茱萸酒,今年我们还推出了山茱萸月饼,建设了非遗工坊、山茱萸博物馆,让消费者边尝美食边感受特色文化。”韩文华说。
11月4日,笔者走进佛坪县长角坝镇沙窝村村民程礼全家,他和家人正给山茱萸杀青、脱壳。“我种植了50亩山茱萸,共2000多株,今年预计能收3吨干货,收入在18万元左右。”程礼全高兴地说。
有着“中国山茱萸之乡”美誉的佛坪县,山茱萸种植面积达10.6万亩,有集中连片500亩以上规范化种植基地3个,注册成立山茱萸食药同源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6家,研发上市了山茱萸植物气泡饮、山茱萸挂面等16种产品,全县山茱萸产业总产值达1.2亿元。
坐标:西乡县
天麻:林下种植 土里生“金”
通讯员 刘春生 吴攀
11月10日,西乡县骆家坝镇李坪村村民张吉平喜挖今年第一锄乌天麻。到晚上一上秤,他当天收获了1000多公斤乌天麻。不等晾晒,这些乌天麻就被湖北宜昌客商以每公斤23元的价格全部收购。“今年,天麻的收购价高,比去年上涨了20%多。”张吉平说。
李坪村乌天麻种植面积1600多亩,天麻品质能与云南昭通天麻比肩,畅销湖北、贵州、云南等地。张吉平说,今年,全村乌天麻至少能收获3万多公斤。
骆家坝镇有林地28.8万亩,适合中药材种植。近年来,镇党委号召村民发展中药材产业,并积极培育产业带头人。
张吉平早年开过商店、跑过运输、搞过养殖。2021年,他听说湖北一名天麻种植户靠天麻产业发家致富,想起家乡的林地,便萌生了种植天麻的念头。说干就干,他在“云天麻”之乡云南昭通买了200多公斤天麻种子,并学习了技术,随后,返回李坪村准备大干一场。
请工人、选林地,正当一切准备即将就绪,张吉平遭遇了当头一棒!
2022年夏天,一场大雨冲毁了600多米运输路,张吉平叫苦不迭。面对困境,他束手无策、彻夜难眠。第二天清晨,他下山敲开了镇党委书记李涛的门,说准备种植500亩乌天麻,但道路被洪水冲断了,急需修路。
骆家坝镇党委立即研究、商议、组织招标。第三天,施工队便进入巴山老路。镇党委还邀请张吉平和村民监督施工质量。不久后,冲毁的道路得以修复。
李涛对张吉平说:“搞好基础设施是我们的责任。镇上全力支持群众把产业发展好。只要产业发展好,群众能增收,一切都值了。”
随后,张吉平聘请了很多村民到基地务工,很快在种植基地种下了1000多亩乌天麻。
修路的事在村里传开了,很多外出创业的村民受到鼓舞,纷纷返回李坪村种植厚柏、乌药等中药材。如今,全村乌天麻种植面积1600多亩。每年霜降后,村民扛着锄头挎着竹篓,喜滋滋地采挖天麻。
西乡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去年以来,建成2个千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9万亩,产值达1.6亿元,林地已成了乡亲们的“绿色钱匣”。
坐标:留坝县
淫羊藿:村企联动 集约发展
通讯员 张威 张源浩
11月4日,留坝县江口镇漩滩村淫羊藿种植基地,村民抓住雨后土地松软、水分充足、利于栽种的好时机,在田间翻土施肥、移栽幼苗。
“今年,村上鼓励群众发展淫羊藿产业,帮扶单位给我们提供苗子,并找来技术人员教我们怎么种。淫羊藿收获后还有公司上门回收。我种了8亩淫羊藿,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预计明年能收入6万元。”说起淫羊藿种植,漩滩村村民庞海涛满脸喜悦。
给苗子、有人教、不愁卖,全流程的配套服务,让漩滩村20余户群众参与到淫羊藿种植中。“现在,种淫羊藿不仅收益好,还省心,我再也不用去外面务工了。在家门口就能有一份稳定收入,我特别满意。”庞海涛说。
据了解,漩滩村淫羊藿种植基地是江口镇政府和中陕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谋划的帮扶产业基地,总投资35万元,以“强村富民公司+企业+农户”的模式共同出资经营。中陕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种苗提供、技术培训、产品购销方面给予帮扶,村民则参与淫羊藿栽植、除草、浇灌、采收等环节,每年能带动农户增收2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余元。
“以前,我们村的林下中药材产业主要为西洋参、猪苓等。虽然也种植淫羊藿,但一直没有规模化发展。如今新添了林下高产淫羊藿种植基地,产业发展前景喜人。”漩滩村党支部书记刘达毅说。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气候条件,漩滩村以“强村富民公司+企业+农户”的模式牢牢将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除淫羊藿外,漩滩村发展西洋参、猪苓、黄精等中药材600余亩,总收入逾110万元。
漩滩村只是留坝县发展中药材种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留坝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猪苓、西洋参、淫羊藿等林下中药材种植,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奖补政策,并完善产业发展基础配套设施,通过“企业+集体+农户”的形式,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中药材产业。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 4.5万亩,年产量达1.6万吨;林下中药材产业年生产总值4.6亿元以上,全县80%的农户参与林下中药材产业,实现了森林增绿、农户增收。